第695章 勃勃生机(2 / 2)

山河志 阿刀 1915 字 5个月前

村里的别墅工程,赶在年初五便开始动工;由山南的隘口,通往高王科技园区的马路,也已经开始复工了。倒是景区和商业街的客流量开始锐减,毕竟年假即将结束,大部分人都该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了。

高原和唐佩,在黄龙港的地库里开了车,大包小包把车塞得满满当当,终于驶回了阔别已久的高王庄。那花坡上的植被,在一片荒凉的颜色中,也开始渐渐萌发新芽。

离开的这段日子,俊兰夫妇想念的不行,儿子儿媳一回来,就准备了满满当当一桌子菜。

高原本打算吃完饭就要去村企的,至少围着整个村子转一圈,了解一下村里各项目的进程。可他看到唐佩有些疲惫的模样,又不忍这么将她抛下。这段日子下来,两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如果一回村就扑向工作,唐佩心里一定会很失落吧。

于是高原就在家里,和唐佩一起跟父母拉话,又赶在太阳落山前,开车回了县城的家。俩人躺在温暖的床上嘻嘻闹闹,天一黑就睡着了。

旧年已过,新年伊始,高原必须得养足精神,为新一年村企的发展,带一个更好的头才行。

刘建设大年初五就没闲着,这个年可以说是过得鸡犬不宁!省里年根儿下发完“改革试点”的通知,年初五的一大早,县里的电话就没停过。都是地产企业打来的,省内的、省外的,包括江临和黄龙当地的。

他们要来考察、要来投资,曾经拉都拉不来的资方企业,现在挤破了脑袋,一股脑地都要往黄龙这边钻。

这些人可真不傻,那鼻子比狗还灵!他们心里的小算盘,打的那叫一个响亮。现在的黄龙可不是以前了,“改革试点”一旦启动,先不说黄龙的经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单是创造庞大的就业和工人群体,就已经成了地产开发的肥沃土壤。

老百姓手里挣了钱,肯定对住房有更高的要求;那些外地来打工的工人,更需要住房保障!庞大的市场需求,势必催生地产行业的强势入局。谁都想先下手切蛋糕,结果全都挤在了同一时间点上。

本地的开发商更鸡贼,这才过了一个年,曾经那些卖不出的楼盘,那些无力开发的烂尾楼,竟然齐齐开始重新动工,他们比种地的农民还勤劳,还没出年关,他们就不分白黑昼夜的施工。

县城房价,更是跟商量好了似的节节攀升!以前县里最好的地段,也就3000左右一平,现在倒好,打个瞌睡的功夫,竟然涨到5000了!

各路炒房团的神仙也来了,各种期房也推出来了,这个势头一度引起黄龙当地人的恐慌,不少聪明人也纷纷借债囤房,把房产当成了一项投资来炒。

开发区这边,以姚家村为首的“阻碍”也慌了!年前他们在征地上,一个劲儿抗拒、使绊子、跟政策对着干!现在好了,你姚家村不让开发,那往南往北,那么多村子挤破了脑袋,都想获得被开发的机会。

因为开发了就有补偿款,就有安置房,就能住上小区大楼,就能到厂里成为工人、端上铁饭碗。现在房价和地皮涨的这么猛,抓住了这个被开发的机会,能分上两套房,这辈子就“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因此以姚家村为首的领头人,一天三趟往刘建设门上跑。刘建设真懒得搭理他们,在改革推进的过程当中,是必须要“杀鸡儆猴”的!你闹完了,却什么责任也不承担,有好事儿了,还得紧着你们,那往后“政策”的威严何在?都像姚家村这么搞,经济还要不要发展了?

刘建设直接告诉小区保安,凡打着“汇报工作”的名义,来小区探访的人,一律不让进门!这里也不是汇报工作的地方,明显就是别有用心。

经济改革的大趋势,已经山呼海啸般到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跟刘建设唱反调的少了,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多了。

工作上是顺利了,可压力也随之而来!不少声音都开始催促,让县里赶紧出台相关的规划,把地皮赶紧卖出去,补上财政那边的短板。

刘建设愣是顶着压力,与领导们一起对这件事缄口不言。你下面不管叫得有多欢,在省里没有下达正式的文件和指示精神之前,黄龙的地皮一分也不能动!因为厂区规划才是第一位的,只有把工业口的厂区落实到位、布局合理,房地产作为配套,再提上日程也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