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刘洎的算计(2 / 2)

        房二郎手上沾满鲜血、握着无数人命,可哪一条命不是番邦异族?

        况且可是那长孙澹先要借着廷杖之机谋害房二郎性命啊……

        这样无德无品又凶残狠厉的人,死了岂不是正好?

        翌日一早,长安震动!

        无数长安城内、城外、关中诸县的百姓自发的汇聚到刑部衙门之前,人头攒动摩肩擦踵,将刑部衙门门前的大街围拢得水泄不通!

        不过百姓表现得非常克制,嘁嘁喳喳的汇聚与此,却绝无过分之举动。

        现如今圣君临朝、贤相佐政,只是偶尔有一二奸佞残害忠良,陛下被蒙蔽而已。大家汇聚于此不过是想要引起陛下重视,亲自过问房二郎一案,不至于使得忠臣蒙冤、奸佞得志!

        可满朝上下,谁敢轻忽视之?

        宿卫宫城的禁卫唯恐民众冲击皇宫,全服盔甲严阵以待;左右武侯、京兆府巡捕悉数出动维持秩序,各卫大营严谨兵卒进出,长安全城戒严!

        长安震动,朝野震动!

        皇宫中的李二陛下闻听之后脸色阴翳难堪!

        身为皇帝,最怕的是什么?

        不是山贼肆虐,清剿不宁;不是臣子谋逆,祸起萧墙;更不是外敌寇边,大战将起……

        而是民心不在,民怨沸腾!

        没有人比李二陛下更看得清楚民心的力量!

        孟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李二陛下更想起魏徵当初的那一道《十思疏》有一句话:“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得民心者得天下!

        何以区区一个房俊的官司,便能牵动这许多毫无瓜葛的百姓为其振臂而乎、啸聚京师?

        无非是刑部所为引起民愤而已。

        可即使如此,李二陛下也感受到来自于那些手无寸铁、身份低微的寻常百姓的力量!这些看似低贱的“蚁民”,却正是大唐繁荣昌盛之根基!自己心心念念的打击世家门阀、扶持寒门士子,不就是为了争取天下占据绝大多数的寻常百姓,从而使得自己得到更为强大的助力,摆脱世家门阀的钳制威胁?

        李二陛下深吸一口气,吩咐左右内侍道:“即刻前往政事堂知会诸位宰辅一声,让他们替朕拟旨,停止刑部单独审理房俊一案,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推事!”

        “诺!”

        内侍匆忙赶到政事堂,将皇帝的旨意传达给诸位宰辅。

        政事堂中的诸位宰辅、参知政事正自被刑部衙门被围之事弄得惊疑不定,正在商议是要采取怀柔策略严加防备渐渐疏散,还是动用武力直接采用暴力措施进行驱散……

        大致上,多数人都同意前者。

        就算是那些向来不将“蚁民”放在眼中的世家子弟,此刻也不得被这些蚁民聚集起来所显露的力量所震撼,再联想不久之前被一群愤怒的百姓冲击府邸、一把火烧得精光的道德坊元家,谁敢动用武力强制驱散?

        一旦这些民众被激怒,那就是一场席卷关中的灾难……

        京畿动荡,帝国飘摇!

        谁能承受如此责任?

        向来强势的长孙无忌因为在家为儿子守灵,从而并未出现在政事堂。受到皇帝旨意,房玄龄、岑文本等人当即命门下省官员拟订圣旨,呈递刑部。

        然后命令长安城中各支部队严密布控,放置民众趁乱冲击坊市,责令京兆府负责进行疏散……

        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致使整个长安城风声鹤唳!

        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