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援苏生意(2 / 2)

卡拉奇-阿巴斯港通车后,英属印度的物资可以先通过车队由陆路将物资从印度送往伊朗,再通过阿巴斯港的伊朗纵贯铁路将物资从波斯湾沿岸送到里海沿岸。

粮食、被服这些可以剥削印度贱民获得的物资英国绅士们自然不会吝啬,但苏联人要是想要其他的东西,像飞机、坦克这类的英国老爷们自己都还要指望美国人和殖民地的支援。

所以英、美和苏联人签订的《莫斯科协定书》中,苏联要求的每个月援助400架飞机、500架坦克的要求就只能落在美国人头上了。

英、美的对苏援助不是单纯的无偿提供物资,苏联人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苏联广袤国土上的资源是英、美需要的;不过,重要的是英、美需要苏联人顶在前面去消耗德国人。

与其说苏联人是英、美的盟友,不如说苏联人更像是英、美的雇佣兵。英、美提供给苏联人的物资就相当于他们雇佣苏联人的金钱。

不过,总的来说这笔买卖双方都觉得很值。

对苏联人来说不管英、美会不会援助自己,苏联都会抵抗德国法茜斯的侵略,关乎到国家的主权苏联人不会轻易的求和。

对英、美来说只要苏联人不倒下,德国人就腾不出手来攻击自己,保全自己实力的同时还能削弱自己的老对头苏联。

双方一拍即合,签订援助协定双方几乎都没有任何阻力。

对苏援助这份生意巴列维自然也像掺和一手,早在九月份初巴列维就向莫斯科派遣外交使团,希望达成伊朗和苏联的合作。

伊朗使团向苏联提出伊朗在战争期间向苏联提供粮食、步枪、子弹、火药等基础物资,而伊朗希望苏联向伊朗提供部分工业生产方面的技术以及伊朗向苏联派遣一支军事观察团。

彼时的苏联红军还在斯大林的强制命令下坚守在基辅,没有被德国的南部集团军群和南下的中央集团军群精锐歼灭。

虽然前线的战事吃紧,但还远不向现在这样被德军打到了首都莫斯科附近的艰难。

所以苏联人在和巴列维派遣到苏联的外交使团象征性的会晤过后,就委婉的拒绝了巴列维提出的援助计划。

然而在基辅会战失败后,苏联红军的有生力量被德军大量歼灭前线局势急转而下,德军推进的速度加快,苏联欧洲领土大量沦陷。

再加上英国通过伊朗开始向苏联援助大量物资,伊朗对于苏联的重要性开始节节攀升。

苏联人原本看不上的伊朗援助物资,在现在的苏联人看来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宝贝了。

而且伊朗的位置关键,经由伊朗境内援助苏联的物资都需要借助伊朗国内的交通运输能力,稳住伊朗人对苏联人来说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