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五十三小组(2 / 2)

阿塞拜疆地区对伊朗来说是一个资源省份,德军对这里的轰炸对伊朗政府来说是无关痛痒的,甚至可以促进伊朗的团结。

德军飞机摧毁阿塞拜疆地区民众的家园,伊朗政府帮助阿塞拜疆地区民众重建家园,巴列维王室再为阿塞拜疆当地民众举行一场捐款。

如此一来,阿塞拜疆当地的民众还要对伊朗政府和王室的行动感恩涕零。

在这样大的政治回报面前,死一些阿塞拜疆地区的民众对巴列维来说又算的了什么呢?君王没有仁慈的,仁慈只不过是君王用来伪装自己的面具罢了。

就像巴列维直接处死关在监狱中的‘五十三’小组成员一样,只要能够维持自己政权的稳定巴列维也愿意承担‘残暴’的名声。

巴列维对‘五十三’小组成员的处决命令是在巴列维刚刚登基成为伊朗沙阿后,巴列维亲自向自己的特务头子法尔杜斯特下达的。

‘五十三’小组即伊朗人民党的前身,原时空中苏联和英国推翻了礼萨汗的统治,另立巴列维为伊朗的沙阿。

巴列维在登基之后大赦政治犯,原本被礼萨汗关押在监狱里面的‘五十三’小组成员被释放。

‘五十三’小组的成员在巴列维释放后,在阿塞拜疆成立了伊朗人民党。

随后在苏联的出兵干涉下,伊朗人民党控制了苏联驻军的阿塞拜疆省,开启了对抗伊朗德黑兰中央政府的反叛之路。

这个时空巴列维及时纠正了礼萨汗的错误道路,伊朗没有外国势力的干涉巴列维当然不会再将这群会危害到自己统治的政治犯放虎归山。

至于怎么解决他们,巴列维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物理上毁灭。

法尔杜斯特秘密处决了关押在监狱里面的‘五十三’小组的52名委员,处决的理由是‘五十三’小组是苏联资助的伊朗国内民族分离势力。

‘五十三’小组拥有53名委员和数量不明的组织成员,早在1940年前礼萨汗就将‘五十三’小组的53名委员一网打尽。

被逮捕的53名委员中包括‘五十三’小组的创始人埃拉尼,作为创始人的埃拉尼在1940年2月就已经被礼萨汗的秘密警察在狱中迫害至死。

这个由参加过俄国巴库十月革命的伊朗阿塞拜疆知识分子组成的组织建立没多久就被扑灭,随着一起被扑灭的还有伊朗的革命的火花。

巴列维不可能消灭一种思想,不过巴列维可以消灭在伊朗传播思想的人!

至少现在巴列维是这样做的,巴列维接下来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做的是传播利于自己统治的思想,即忠君爱国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