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赛之和达曼(2 / 2)

次日,伊朗政府向伊朗全国以及外国政府宣告了上任沙阿礼萨汗身故的消息。

按照伊朗政府的要求,伊朗全国三天内不允许举行任何喜庆的活动包括结婚,所有的伊朗国旗必须将半旗。

礼萨汗身故的消息传到荷兰,荷兰政府也下达政令:荷兰全国降半旗,为一位伟大的君王逝世哀悼。

德黑兰的马斯吉迪·锡帕萨·劳勒清真寺内,正在举行一场哀悼礼萨汗亡故的布什尔音乐仪式:‘赛之和达曼’。

这支从布什尔地区旅居在德黑兰的哀乐队受到伊朗政府的征召,在清真寺中为礼萨汗进行哀悼仪式。

马斯吉迪·锡帕萨·劳勒清真寺中已经挤满了前来悼念礼萨汗的德黑兰市民,德黑兰市民为这个先王的离去感到伤心。

礼萨汗改革中受到最多的影响的是德黑兰的市民和马赞达兰省的居民。

这个推翻腐朽卡扎尔王朝的民族英雄和给德黑兰市民带来文明的仁慈君王,被所有的德黑兰市民铭记。

随着马斯吉迪·锡帕萨·劳勒清真寺门口螺旋号手长时间的鸣起号,赛之和达曼仪式正式开始。

十六人组成的赛之和达曼仪仗队伍围绕着清真寺的外围旋转。

仪仗的领队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两对手持赛之的乐手,再后面就是三对使用达曼的乐手。

仪仗对的尾部还跟着两对手持赛之的乐手,最后尾部就是螺旋号手。

围绕清真寺周围转完,‘赛之和达曼’仪式进入第二阶段。

仪仗队准备进入清真寺,‘赛之和达曼’的音乐和节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行至清真寺的门口,仪式也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仪仗队站在原地奏起乐器。领队站在原地重重的击响挂在身前的鼓。

肃穆的气氛感染了周围围观的德黑兰市民,戚戚的抽泣声回荡在清真寺的上空。

‘赛之和达曼’仪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在马斯吉迪·锡帕萨·劳勒清真寺内部结束了这场哀悼仪式。

伊朗在一片哀悼中渡过了礼萨汗逝去的第一天。

第二天,巴列维早早的振作起来准备礼萨汗接来的葬礼。

礼萨汗该葬在那里?

马什哈德、库姆、阿卜杜勒·阿齐姆沙阿圣陵这种宗教圣地,还是另寻一处地方作为礼萨汗的墓陵。

将礼萨汗葬在宗教圣地对巴列维来说并不存在阻力。

但是巴列维考虑到礼萨汗生前和伊朗教会并不融洽,并且巴列维王室一直在努力降低伊朗宗教的影响力,所以将礼萨汗葬在宗教圣地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巴列维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选择德黑兰南部的一座拿破仑式陵墓来作为礼萨汗的陵墓,再派一些忠于皇室的教士去驻守这个陵墓。

以后礼萨汗陵墓的周围也将被作为巴列维王室家族沙阿的陵墓选地,包括巴列维。

三天哀悼结束,伊朗政府为礼萨汗举行了隆重的国葬,精锐的皇室卫队士兵紧紧的护卫在礼萨汗出殡的马车四周。

从古列斯坦宫到礼萨汗陵墓的道路上挤满了前来为礼萨汗做最后送别德黑兰市民。

在巴列维和伊朗一众贵族的注视下,礼萨汗被葬入了陵墓。

一代枭雄礼萨汗的故事到此结束了。

巴列维在礼萨汗下葬后,追授礼萨汗‘大帝’(Kaber)头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