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阿拉伯联盟(2 / 2)

伊朗并不是惧怕阿盟,而是巴列维不希望和与自己的亲家埃及的关系恶化。

埃及在巴列维的战略布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巴列维必须维护好和埃及的关系。

叙利亚和约旦不好动,阿富汗也同样如此。

阿富汗是苏联和英国人的缓冲区,两边平分南北平分阿富汗。伊朗突然冲进去要强占阿富汗,肯定是两边都讨不着好的。

第二个方案中,唯一可以实现的就是将苏门答腊岛和伊拉克沦为伊朗的殖民地。

苏门答腊岛不用多说,荷兰已经和伊朗签订的转让协议,伊朗只需要派军队去控制它就可以了。

伊拉克也基本属于伊朗的梦中之鳖,残余的伊拉克在伊朗的暗中操作下,在其国家内部分裂出来大大小小十一个势力。

每个势力都宣称自己是伊拉克的正统政权。

这些政权中势力范围最大的就是摄政王伊拉的纳杰夫政权,其次就是伊朗支持的、位于伊朗-伊拉克边境的、亲伊朗政权巴格达政权和塞马沃政权。

巴格达政权和塞马沃政权基本上从上到下都是亲伊朗的,他们政权的政要是伊朗政府花费大价钱培养的‘伊奸’,他们的民众是在伊朗-伊拉克战争中为伊朗军队指路的伊拉克人。

战争期间,他们就在帮助伊朗人残害自己的同胞伊拉克人。他们和其他的伊拉克政权都维持着最恶劣的关系,伊拉克容不下他们。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靠伊朗政府。

仅次于这三个政权的就是由前伊拉克陆军中的伊拉克救国阵线军官建立的军政府。

余下的小政权就是一些游击队或是地方独立政府,排不上名号。

也正是因为伊拉克国内的政权林立导致伊拉克没有加入阿盟。

伊拉克的每个政权都自诩为伊拉克政府,派外交人员前往开罗参加阿盟成立会议,这其中离不开伊朗的诱导。

特别是两个亲伊朗政权派出的外交人员,名为参加,实为捣乱。

只要几个伊拉克政权的代表同时出现在会场上,就会立即爆发争吵和斗殴,导致阿盟成立的会议一直无法进行。

在此期间,巴列维的皇后法丝拉公主回到了自己的娘家埃及,法丝拉和他的哥哥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在埃及的王宫内密谈了一夜。

没人知道他们谈论了什么,有人猜测法丝拉代表巴列维和法鲁克达成了不可告人的秘密交易。

反正在密谈后的第二天,埃及代表就提议取消原定的伊拉克在阿盟的席位。

其他的阿盟预成员也乐的清闲,就伊拉克目前的局面,阿盟接纳伊拉克是一件百害无利的事情。

让伊拉克加入阿盟,刚成立的阿盟就会和现在正如日中天的伊朗对上,这对其他的阿盟预成员来说是不值得的。

况且一个伊拉克而已,没有伊拉克照样可以成立阿盟。

就这样,埃及驱逐伊拉克的提议得到了除伊拉克代表以外的其他阿盟预成员的同意。

哦,对了。伊拉克代表内部的巴格达政权和塞马沃政权也同意驱逐伊拉克,属于是我驱逐我自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