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第二个五年计划经济数据(2 / 2)

不统计黑户也并不能怪罪萨巴赫内阁,而是因为人口普查花费的时间太长且花费太大。

直接汇总各地方政府登记在册的人口数量比人口普查要快捷多了且花费更少。

至于官僚们会不会弄虚作假?巴列维和萨巴赫都选择了信任。

一是因为伊朗官僚体系目前是健康的;

二是因为巴列维规定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地方官僚虚报也就只能虚报一次,这次人口统计虚报了,那下次人口普查就露馅了。

巴列维的目光越过报告书关于人口的部分,紧随其后的就是伊朗政府统计的1951年伊朗国民生产总值gnp。

1951年伊朗GNP为1795亿里亚尔约等于112亿美元,相较于1945年GNP足足翻了五倍。

GNP翻了五倍看上去增长率很多,但是实际上是因为伊朗之前的经济体量太小了。

按照1945年里亚尔兑换美元的汇率1美元等于17里亚尔,1945年伊朗GNP359亿里亚尔也就是21亿美元。

也就是说,在六年时间里伊朗GNP增长了91亿美元,平均每年GNP增长15亿美元。

这对于正在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伊朗来说,GNP增长的还是太过于保守了。

但是对比其他亚洲国家,除去中原和印度这个两个人口大国,伊朗就是剩余亚洲国家中经济体量最大的,哪怕是从朝鲜战争中收益的日本经济也略低于伊朗。

制约伊朗经济最大的因素就是伊朗的人口问题,就算伊朗政府有心扩大伊朗国内的生产规模,但是受限于人口数量不得不就此作罢。

如果算人均GNP的话,伊朗的人均GNP以接近英国的人均GNP的一半。

1951年英国GNP350亿美元,人口5030万,人均GNP695.8美元;而伊朗的人均GNP为350美元。

在巴列维看来萨巴赫内阁在经济上取得的成果已经足够好了。

虽然巴列维并不知道其他国家的经济数据,但是光是把伊朗GNP翻五倍这项数据就足够巴列维认同萨巴赫内阁了。

即使这个GNP翻五倍的数据充满水分,可巴列维是伊朗沙阿啊!只要报表做的让巴列维满意,其他细枝未节的东西巴列维并不在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