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原来是他(2 / 2)

        过了一天,忙完正事后,他再派人去农家寻她。本想着若她身体未好,便接来县城请医用药。

        <div  class="contentadv">        未料却得知当日那户人家起了大火,她亦下落不明。

        此火分明蹊跷,今日亲自过来,本是要去查事情真相的。

        却就是这么巧,迎面遇上。

        他见她状态不错,面色红润,十分健康,便安心了,倒也不必非要相认,本就是萍水相逢。

        至于那场火,既然没有造成恶劣后果,他也无谓再做调查。

        此人正是刚被贬过来的循州刺史郑亚之子,今年二十三岁的郑畋。

        若是苏青青听到他的名字,就会立刻反应过来了,这位可是史书记载的大佬。

        《旧唐书》夸他“美风仪,神采如玉”,颜值高到被写进史书的程度。

        当然,相比颜值,他的才华更高。

        出身五姓七望之一荥阳郑氏的郑畋,自小就天资聪颖,长大后文武双全,是挽救大唐江山的功臣,也是晚唐最后一位名相。

        于会昌二年进士及第,入仕为宣武军节度推官,加秘书省校书郎。

        当时的他才刚刚十七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举两个知名人物例子,白居易二十七岁进士及第;杜甫二十四岁参加科举落榜,三十五岁再次挑战科举,依然落榜。

        可知郑畋十七岁就进士及第,难度有多高了,真正的“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苏青青穿越到这个岭南的小渔村,查资料的时候,很是关心当地官员的品性,顺便也就查到了这位大佬的资料,因此很了解。

        不过现在是大中年间,在历史上,现在正是牛党当权,唐宣宗李忱的天下。

        这一位因为跟侄子唐武宗不和,恨屋及乌,也讨厌他的宠臣李德裕,身为李党一员的郑亚自然也被打压。

        郑畋做为郑亚之子,亦受影响,来岭南随侍父亲左右,此后近十年都没有再得到官职,属于他的时代还没来。

        扛着钱越走越累的苏青青,每当要坚持不下去时,就拉出虚空面板看看太阳值,发现这汗水流得很值得,也就咬牙继续坚持了。

        张氏虽然只扛了三匹绢,但也一样很累。

        为了缓解疲惫,张氏索性放声高歌,踏歌而行。

        大唐人爱唱爱跳那是出了名的,农村尤甚。而在岭南地区,还有更会唱跳的少数民族。

        苏青青想到若穿越回现代,就马上要迎来第二场比赛了,不由也学着张氏,放声歌唱,练练嗓。

        她唱的现代歌古古怪怪的,歌词也不像大唐流行的歌那么风雅。但还别说,一路听下来竟然挺好听,张氏已经学会了。

        这种白话文的歌,意思简洁明了,张氏挺喜欢,也跟着唱了几句。

        苏青青很快就发现,张氏在唱歌这方面比自己有技巧得多啊,不由虚心求教起来。

        张氏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大唐可是个特别爱唱爱跳的朝代,从民间到高高在上的皇宫,只要遇到节日,那都是载歌载舞的气氛。

        欢迎时要来歌舞,送别时更要踏歌起舞,聚会要斗歌斗舞,甚至连官员上大朝会前都要先给皇帝跳一段舞,不会歌舞你都没法在大唐社交场应酬。

        严格说起来,张氏其实也不懂什么技巧不技巧。但她是从小唱山歌长大的,自然而然就会了。

        把自己会的用最朴素的语言说给苏青青听,后者悟性绝佳,技巧突飞猛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