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有媒人上门了(求月票)(2 / 2)

        <div  class="contentadv">        老百姓是既鄙视他们,又害怕他们。

        所以听说有个不良人来提亲,顷刻就点燃了全村的八卦之火,全都在议论纷纷,猜测着苏青青何时入了这种人的眼。

        苏青青听完张氏的话,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当日鸭寮山庄那提着大雁的、长相流里流气的猥琐男。

        不是她对他印象深,而是苏青青天生记忆力就好。看过的人即便隔了好几年,再见面她也有印象的。

        这样的好记性也给她带来了痛苦,儿时经历那些苦难,她想遗忘都做不到,只能勉强自己尘封起来。

        面对这样的人提亲,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啊!

        苏青青直截了当对媒人道:“没兴趣,请回。”

        媒人被当事人苏青青的态度搞的一愣,毕竟就算是拒绝,也没有小娘子自个儿跑媒人面前拒绝的。

        华夏礼仪之邦,这种事,那都是要通过亲友传达的,否则于礼不合。

        于是她只好道:“听闻苏大娘刚落户此地,且现已年十七,如若不婚,到夏季要多缴税款哩!”

        也算是变相的威胁了,当然她说的也是实情。

        现在晚唐经历安史之乱、豪强割据等等乱象,生产凋敝,人口不足,所以对于男女婚嫁一直是采取鼓励催逼态度。

        寡妇鳏夫都会有专门的官媒三天两头来上门做介绍的,绝不让你安安生生单身。

        以前李世民的时候,法定婚龄还是按照更古之时传下来的“男子二十,女子十五”,到了唐玄宗时期,就改成了“男人子十五,女人十三”!

        不论男女,到了适婚年龄不订婚,不嫁娶,那生活成本可是直线上升的。

        所以贫苦人家肯定早早就给家里的孩子定好婚约,按时嫁娶。

        但苏青青不在乎啊,虽然她在现代背着上亿赔偿金的债务,可在古代她不缺钱。

        不就是单身税嘛,买一匹现代尺寸的丝绸,随便收!

        对于媒人的话,苏青青便冷冷应了一声:“哦。”

        “苏大娘这是看不上芦家子了?”媒人又问。

        张氏连忙在苏青青回答之前抢话道:“说笑了,奴这表妹认都不认识芦家三郎,哪里来的看得上看不上。不过是她家逢巨变,暂无此心罢了,劳你白跑一趟。”

        一边说,一边已经从袖子里取出了几个铜钱,塞给了媒人。

        “好吧,既如此,奴也不多劝了。若有更适合的郎君,奴再来与你说媒。”

        那媒人接过铜钱,上下打量一番苏青青,不得不承认,请她说媒的芦三郎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此等姿色的女子,哪是他一个不良人可以肖想的。

        她做了十几年的媒了,就是在地主士绅之家都没见着比眼前的小娘子更水嫩的。

        这细皮嫩肉的模样绝不是一个农家女啊,且看她的气势也不像是没见过世面,不过是现在暂时落魄,流落乡村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