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长见识了(2 / 2)

        这两样东西就没有便宜的时候,大家只有病得实在起不来床了,才可能去药堂抓一次药,多数时候硬扛。

        <div  class="contentadv">        自从小渔村里有了张氏,大家生病了还勉强吃得起一些最常见的药汤,比如柴胡汤,或者蒲公英汤。

        这些当然也不是正规的中药方,就只是简陋版本的土方、偏方。

        真正的柴胡汤还要加黄芪、半夏、生姜和人参,哪里是他们小渔村的人喝得起的。

        这也是张氏在小渔村,被认为医术不咋样的原因之一。就算她能背出药方来,村里人也抓不起药啊,这让她如何作为?

        光靠嘴肯定治不好病,她又不会针灸。

        而苏青青有水神能量,她可以作弊,不用药都行。

        上次救陈家庄吃毒蘑菇自杀的妇人,就是纯粹用的水神能量,没有耗费什么能把家吃穷又或者根本买不起的名贵药材。

        苏青青看大家好奇,便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掀开盖在篮子上的棉布,掏出那块她打算拿来做展示的造型方方正正肥皂,就近递给吴春芳看:“这就是肥皂,洗衣服的。”

        众人纷纷传阅了一边,还放在鼻子下嗅了嗅气味,小心翼翼的,生怕弄坏了赔不起。

        最后肥皂传回苏青青手里,她掏出另一块圆形的淡青色香皂:“这是驱蚊香皂,拿它洗澡能防蚊虫叮咬。”

        “啊,还可以驱蚊,这香皂好啊。”赵氏感叹,拿着香皂闻了闻,感叹道,“好香,而且闻一闻,我好像脑子都舒服了。”

        “真的吗?让我也闻闻。”

        牛车上众人又纷纷手传手闻了一遍香皂,最后再还给苏青青。

        驱蚊香皂里面加了六神花露水,里面有薄荷、丁香、百合和迷迭香的成分,当然味道香且提神醒脑了。

        薄荷一般分布在江南道,岭南道的山林中不常见。所以小渔村的人没见识过薄荷,当然也闻不出来,语匮词乏形容不了。

        他们驱蚊主要是靠的蒿草、艾草编织而成的草绳,晾干再湿润后点燃,算是烟熏的一种。

        当然这是大唐穷人的驱蚊方法,贵族驱蚊花样可多了。

        有装着薄荷、藿香、茴香、八角等中药材的香囊驱蚊;也有直接悬挂价值昂贵的“翠纱之帱”防蚊的;还有在院子里种藿香、夜来香等植物驱蚊的。

        古代穷人日子苦,贵族可不苦。

        岭南道的贵族几乎家家都配有翠纱之帱——也就是蚊帐。而这样东西从贵族之家传入寻常老百姓之家,跟牙膏牙刷一样,要到宋朝。

        华夏老祖宗智慧无穷,春秋时就发明了这样简单粗暴的防蚊工具了。

        不像外国蛮夷,在现代奥运会时,看到华夏国家队手里的蚊帐还惊奇不已。

        牛车就在大家对苏青青篮子里的肥皂和香皂的感叹中,向着位于大亚镇的墟市驶去。

        其实墟市并不只镇上有,山上的庙宇道观也有,一般称庙会。

        不过对于小渔村的人来说,有了苏青青的牛车,那当然是上镇更开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