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最佳新人(1 / 2)

千禧大导演 顾屈屈 1689 字 6个月前

第35章  最佳新人

        《十七岁的单车》的柏林首映很热闹。

        包括宝岛入围了主竞赛单元的《爱你爱我》电影剧组在内,王晓帅邀请到了七八部入围电影的剧组,再加上柏林当地的场刊影评人,电影节评审团等等,能容纳两三百人的放映厅几乎坐的满满当当。

        而坐在第一排的吴渊,也第一次看到了他出演版本的《十七岁的单车》。

        嗯,除了男主角换了一个,其他的地方和吴渊记忆中的原版《十七岁的单车》几乎没有区别。

        就连电影的封面海报,也是他双手撒开车把,解开白衬衫上的纽扣,迎风蹬着自行车,一脸灿烂笑容的样子。

        事实再次证明了,第六代导演们的电影,演员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哪怕换了个演员,整部电影呈现出来的东西依旧没有丝毫变化,依旧在首映结束后获得了满堂掌声。

        《十七岁的单车》至少是很符合柏林当地胃口的。

        王晓帅通过电影主人公们对社会问题的微妙参与,敏锐地审视了华夏现代化给许多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借助一辆单车,很巧妙的映射了,这个时代流行文化和消费主义与华夏传统家庭文化之间的冲突。

        包括贯穿整部影片的胡同与现代高层建筑之间的视觉交叉,也是新旧问题对立的象征。

        这部电影,也展现出了王晓帅想从社会现实主义电影向更加商业化的电影领域探索。

        比起他之前那些赤裸裸的、批判性的、突破边界的文艺片,这部《十七岁的单车》是真的非常含蓄了。

        首映结束后,当天凌晨柏林场刊就给出了2.9的现场评分,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23部电影里,排名第四!

        第二天一大早,便有柏林电影节主办方的工作人员来酒店通知,让《十七岁的单车》剧组参加最终的闭幕式。

        能够被通知参加闭幕式,其实就是暗示最后有奖可以拿。

        别管是什么奖,肯定不会空手而归就是了!

        今年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成员里,有谢飞导演,这位是华夏著名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1965年就从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并留校任教了。

        这可是王晓帅和吴渊的祖师爷啊!

        有他在评审团里为《十七岁的单车》据理力争,奖项还是可以期待的!

        直到这时,王晓帅一颗心才算彻底稳了下来。

        招呼着剧组成员们换上礼服,傍晚的时候大家就一起坐上礼宾车,前往了柏林电影节的闭幕式现场。

        欧洲三大和奥斯卡不同。

        奥斯卡偏向于娱乐性,不但会请一些脱口秀演员做主持人,而且还有各种表演环节,现场互动调侃之类的。

        而老欧洲不一样,老欧洲更注重艺术严肃性。

        具体到柏林电影节上就是,除了红毯环节之外,整个柏林电影节闭幕式都是较为干巴的。

        《十七岁的单车》剧组进入颁奖内场后,大家就老老实实的坐在座位上,和《爱你爱我》剧组简单打了个招呼,颁奖典礼就开始了。

        没有开场秀,也没有歌舞表演。

        电影节主席领着评审团成员们上台做了一番展望电影艺术的致词,然后就直接开始颁奖。

        第一次参加三大的吴渊很不适应,在他的记忆中,似乎大部分颁奖典礼都是偏向于娱乐性质的,这么严肃的真的少见。

        倒是王晓帅习以为常,欧洲A类电影节都这样。

        《意大利语学习班》获得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