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嘉年华篮球(1 / 2)

第226章  嘉年华篮球

        从洛杉矶回来后,雄鹿有两天的时间进行休整。

        乔治·卡尔本来只想分析一下最后这段赛程谁最难打,然后,一个名叫吉姆·托德(Jim  Todd)的助教向他反映了一个情况:“乔治,这个情况可能违反你的直觉,但它是真的。”

        卡尔点点头:“你说。”

        “当我们出手三分的次数越多,我们的表现越好。”托德夸张地说,“我统计了上赛季至今的每一场比赛的数据,结果发现,每当我们单场比赛的三分出手次数达到25次,我们就会赢下比赛。”

        这是个“定制型”的数据。

        因为投得准,才会投得多。

        而在大球时代,三分投得准自然可以打花比赛,赢球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把这个数字限制到每场20次三分出手,那就与雄鹿目前的场均三分出手次数相差不多了(18次)。

        但即使是这样,结论依然是正确的。

        即使样本扩大到每场出手20次三分的样本,雄鹿的胜率依然可观。

        “吉姆,你想说什么?”

        卡尔认真地看着自己的助教。

        托德说:“如果我们把三分出手提升至30次呢?”

        “伱疯了!”

        就算是疯狂卡尔,也感觉每场出手30次三分太过疯狂。

        但他的心中却有一股邪念在耳语:“为什么不试试?胆小鬼!为什么不试试?失败了又如何,一两场常规赛而已!”

        对卡尔来说,这真的很疯狂。

        因为当NBA引进三分线的时候,他正在师哥拉里·布朗手下当助教,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有无数享誉职业篮球界的专家认为三分球不会给比赛带来任何的变化。

        当时的凤凰城太阳队总经理杰里·科兰杰洛(Jerry  Colangelo)在1979年10月告诉美联社:“作为一名纯粹主义者,我希望看到比赛保持原样。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用一年的时间观察一下。但比赛的基本结构将不会有任何改变,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年变成了两年,然后是三年,现在已经过去了25年,还在继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兰杰洛是对的。比赛的基本结构并没有像反对者所担心的那样发生显著变化。无论是在1979年、1989年、还是1999年都没有发生变化。

        什么是明显的变化?

        这种变化真的很好捕捉。

        就好像你看60年代的黑白录像可以明显从球员的技术运用和身体素质来区分80年代的比赛录像。

        但如果把1979年的比赛录像和2003年的比赛录像放在一起,除了画质,区别不会很大。

        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自1979年NBA引进三分以来,比赛的进化速度并不像上一个20年那么快。

        如果吉姆·托德所谓的场均出手30次三分球可行的话,那将是可怕的。

        对卡尔来说,这是篮球三观的毁灭与重塑,不仅仅是他,许多执教篮球多年的教练员的篮球观都会被击碎。

        “试试就试试吧,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卡尔念叨着。

        雄鹿的下一场比赛是在主场对阵国王。

        比赛开始前,球员们从教练组这里得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比赛计划:“我们今晚一切照旧,但要做到一件事。”

        大家都看着卡尔。

        “要在三分线外出手30次。”

        “!#!¥”

        听到这种要求,更衣室自然是一片鬼哭狼嚎,因为一般只有打全明星赛的时候才会这么搞。

        对于射手们来说,这个消息令人振奋。

        这代表他们今晚的战术地位上升了。

        毕竟,要投三分总得让把握性更高的人来投。

        对这个要求眼前一亮的只有于飞。

        虽然不知道是谁给卡尔开的窍,也不知道提升三分产量在依旧允许防守球员上手的时代是否有效,但这是理念进步的证明。

        场均30次三分出手应该能摸到20年后的小球时代的边了。

        于飞的感觉没有错。

        场均30次三分出手放到2023年的NBA差不多是联盟倒数第二的水平,但对比赛的影响和节奏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