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不修王府(1 / 2)

第144章  不修王府

        其实这对于朱瞻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以做出的选择,或者说对于他而言,这才是更有利的选择。

        或许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王府是一位藩王权势地位,以及威严的象征,更是未来这一脉宗藩最大的依仗与根本。

        毕竟一脉宗藩的俸禄都是发给藩王,然后再由藩王下发到各个宗室,而存放这些俸禄的仓库就修建在王府之内。

        除此之外,这一脉宗藩的祖宗牌位也都供奉在王府,逢年过节藩王还要主持宗藩祭祀,给祖宗牌位上香。

        后世人或许对这个已经不那么看重,除了清明之外也很少再有其他祭祖之类的活动了,但在这个时代四时八节祖宗香火可是一点也不能少的,少了那就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不孝。

        哪怕是再穷的人,只要家里还有祖宗牌位,那也是要插上三炷香的。

        所以掌握着祭祀和供奉的藩王,确实对自己这一脉的宗藩有着极大的控制和影响力。

        至于说宗藩属官什么的,这在朱元璋时期塞王制度还健全的时候,宗藩属官也都是在王府办公的,可以说整个明初的藩王王府,就是南京紫禁城的翻版,说是一个小朝廷也不为过。

        即便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藩王被当猪养了,王府属官什么的只剩下一些敷衍了事的长史什么的,王府也依旧还是王府。

        但对于朱瞻埈来说,有钱修那么大一座房子,不如好好把自己的封地建设一下。

        明初的天津不是后世那个著名的直辖市,现在的天津也就是刚刚建城不久的一座小城,人口、经济各方面都方兴未艾,需要进行大力的建设。

        尤其是按照朱瞻埈的规划,他日后会把倭国的九州打下来,那么大一个岛和天津这么一座城相比,肯定未来郑王藩的重心会放在九州岛上。

        至于说再继续开拓,那是打下了九州岛之后的事情。

        尤其是现在朱瞻埈正在准备征倭,天津将会作为他的大后方存在,如果不把这里经营好,那就算他手上的军队再能打,征倭这件事也是要出问题的。

        毕竟就算青玉卫都是道兵,那也是要吃喝,以及消耗大量物资补给的。

        要知道无论是在后世还是在这个时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后勤,后勤出了问题那军队再能打都没用。

        或者说后勤才是军队能打的保障,不然的话就算是明军,临阵射三矢就已经对得起皇帝了。

        所以与其花钱修王府,不如把这个钱用在城市扩建上。

        按照朱瞻埈的规划,天津城可不光是要变成北京城的门户和南北交通的枢纽,更将成为北方重要的港口、造船厂和工业基地,生产建造大型海船,开拓通往美洲的航线,连通朝鲜和倭国的藩王的。

        或者更进一步的说,朱瞻埈要借助自己的封地,打开大明的大航海时代。

        大明可是比西方领先近一百年开始航海的,如果不是宣德时期停掉了下西洋,日不落帝国是谁可还真的是两说。

        而要实现这一切,一座良港、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造船厂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