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仁川登陆(1 / 2)

第151章  仁川登陆

        考虑到要抢在台风季到来之前抵达济州岛,并且建立据点,所以朱瞻埈和四位藩王商议议定之后,便和宁王各自收拾一番之后,带着军队出发了。

        十二条一千料的大船虽然能装,却也没办法装下两位藩王手上七个卫所的士兵。

        所以宁王和朱瞻埈合计了一番之后,决定一人先带一个卫所,拿下济州岛之后,再把剩下的士卒分批运送过去。

        一千料的海船载重换算成后世的单位大约是六百吨左右,考虑还需要携带补给、装备和其他物资,一条船上除了水手最多只能载六七百人,所以即便朱瞻埈和宁王一人都只带了一个卫所,却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挤得上船的。

        好在宁王和辽东三王也知道这次是要渡海征倭,因此想办法搜罗了一些其他船只,和朱瞻埈的十二千料海船配合,倒是也勉强把这两个卫所加起来一万多人都一次运走了。

        从天津出发到济州岛,路途说不上遥远,绕过了辽东半岛之后,也就只是沿着朝鲜的海岸线航行一段就能抵达。

        对于朱瞻埈和宁王来说,这只是一段普通的海上旅程,除了稍显颠簸让年事已高的宁王稍微有些吃不消之外,其他倒是没有起什么波澜。

        但是对于朝鲜来说,如此庞大的一支舰队渡海而来,尤其还是从明国而来的舰队,这顿时吓得朝鲜举国上下惶惶不可终日。

        或许有人会觉得明朝和朝鲜的关系一直很好,两边多年时间里朝鲜侍奉大明就像儿子侍奉老子一样恭顺,万历年间朝鲜被倭国灭国还是大明出兵帮朝鲜复国的,朝鲜人更是将崇祯的年号用到了二百六十五年,朝鲜对大明的“忠”应该是刻进骨子里的。

        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明朝初年,向朱元璋上表称臣朝贡的是高丽国王,受到明朝承认的藩属国也是高丽。

        洪武二十一年,高丽东北面都指挥使李成桂发动兵变,改国号为朝鲜,这才算是有了后来的朝鲜。

        一直到洪武二十六年,李成桂派遣使节来明,贡马九千八百余匹,明太祖回赐纻丝绵布等近二万匹,两国才重新恢复了藩属朝贡。

        到了永乐一朝,朝鲜更是直接派出王世子前来大明朝贡,以示恭顺。

        但终明一朝,朝鲜一直没有放松过对大明的警惕,比永乐十七年,朝鲜世宗出兵攻打日本对马岛,在倭寇手中救下了十一名被俘的明朝百姓。

        不过很尴尬的是,朝鲜以明显占绝对优势的兵力,却以凄惨的战国收场。

        为此,世宗还特别把大家叫来开了个朝会,非常严肃地讨论一个议题——这批救下来的汉人要不要送回大明去。

        左议政朴訔便坚决反对:“汉人宋官童等十一名,备知我师见败之状,不可解送中国,以见我国之弱!”

        若是朝鲜对明朝真的无比信任,何必救下了一群汉民,却如此畏手畏脚呢?

        因此这时的朝鲜,对明朝的所谓“忠诚”只是一层政治表象,内里对明朝其实早不知道提防到什么程度了。

        此时朱瞻埈和宁王带着大军和战舰渡海而来,朝鲜举国上下的震惊可想而知,甚至于朝鲜朝廷已经认定大明的军队是来攻打朝鲜,要覆灭朝鲜一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