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1 / 2)

第155章

        李褆并没有在营中久留,奉上了礼物和美女之后,便离开了明军的营地,回了仁川城内。

        朱瞻埈翻看了一眼李褆送来的礼单,不由的对宁王嗤笑道:“区区一万石粮草,他李芳远这是在打发叫花子?”

        一万石粮草,这个数目其实并不算少。

        明代的军粮消耗,根据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辎重营解》篇记载,一万人的兵马三日粮草消耗大约为“米三百石、煤炒三百石、黑豆五百石”。

        而按照茅元仪《武备志》中的记载,一万两千五百人的军队,一年要消耗米九万石(同等替换各类主食二十八万石以内)、盐两千二百五十石。

        由此可见,万人一日需米约两百石左右。

        所以一万石的粮草,即便送来的不全是米,对于目前驻扎在仁川的这两个卫所的明军来说也差不多够一个多月用度了。

        如果配合督粮官的脑袋一起使用的话,支撑两三个月也不在话下。

        因此一万石粮草,单从量上来说确实不少了。

        但在朱瞻埈和宁王看来,李芳远就确实是在打发叫花子了。

        因为之前朱瞻埈和宁王给朝鲜的国书里要求的,是让朝鲜为明朝征倭的大军提供军粮,这可不是区区一万石粮食能打的住的。

        李芳远之所以拿出这一万石粮食,只是希望用这一万石粮食来搪塞,然后用礼物和美女来讨好朱瞻埈和宁王,然后让朝鲜少出或者干脆不用出更多的粮食。

        “他这算盘倒是打得响,就这些‘区区薄礼’,就想免了朝鲜为大军供粮的差事?想得到挺美。”宁王手上同样是一份礼单,上面列的东西对于洪武大帝的儿子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

        毕竟当年的宁王好歹也是一任实权藩王,后来虽然封地被内迁了,朱棣对这位兄弟却也没有亏待,这各种奇珍异宝那都是见过用过的。

        而朝鲜能够拿出来的东西对于宁王来说,就未免有些不够看了。

        可以说整张礼单上唯一能让宁王稍微正眼看一下的也就是那几个朝鲜美女了,毕竟那是朱棣都曾经亲自下旨讨要的“土特产”。

        不过就算送来的礼物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也不可能让朱瞻埈和宁王改变主意。

        朱瞻埈对宁王说道:“征倭之事不容耽搁,既然有了朝鲜给出的这一万石粮草,不若我率军先行前往济州岛,仁川这边就交由宁王叔祖处理如何?”

        朱瞻埈并不想和朝鲜人打交道,他怕自己一个不耐烦,就真的挥师攻入汉城了。

        虽说就算真的打下来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打下来之后的麻烦是真的不少,再加上朝鲜不如倭国那样打下来有足够的收益,朱瞻埈还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