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庆功(1 / 2)

第210章  庆功

        这场厮杀直到日落时分才结束,明军追杀已经溃败的蒙古人追出去了至少十几里地,整个瓦剌与鞑靼的联军都被打散、杀死了,只有一小部分瓦剌和鞑靼的贵族在亲卫的死命保护下才逃得了一条性命。

        虽然战场尚未清点,但谁都知道这必然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瓦剌和鞑靼联军至少在这里丢下了两万条性命,近一半的蒙古骑兵被消灭了。

        这比起历史上的勿兰忽失温之战,战果无疑扩大了许多。

        历史上的勿兰忽失温之战,明军只是与瓦剌部作战,双方激战一日,互有伤亡,明军虽然取胜,但只是杀敌数千,瓦剌部首领马哈木和一众贵族得以脱身逃走。

        但这一次,因为朱瞻埈的缘故,明军比历史上投入了更多的火器,威力也不可同日而语,造成的伤亡显然也扩大了很多。

        两万骑兵战死,这对于瓦剌部和已经被朱棣击溃过一次的鞑靼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至少在几十年内他们都很难恢复这一仗的损失了。

        而且尤其重要的是,在这一战中,朱瞻埈生擒了马哈木。

        这对于明军来说,无疑是这一仗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战果之一。

        尽管在历史上,马哈木在此次战败之后便再难有什么作为,更在永乐十三年向明廷进攻马匹求和之后被阿鲁台部所杀死,但战场上生擒俘虏敌酋,和他自己兵败被杀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也正因为如此,这场大战的首功自然也就是朱瞻埈的了。

        皇帝对此自然也是格外的高兴,生擒了马哈木,这一仗便算是尽了全功,未来至少二十年时间,瓦剌部是没有能力再威胁大明的边疆了。

        不过高兴之余皇帝也不免陷入一个难题,那就是该如何封赏朱瞻埈。

        如果是其他人立下如此大功,封侯拜相都好说,对于皇帝来说,哪怕是封个世袭国公,对于这种大功来说都是可以的。

        但朱瞻埈已经是亲王了,上次朱棣还下旨给他“加九锡、冕十旒,开府仪同三司,乘金根车,驾六马,入朝不趋,参拜不名,剑履上殿”这几乎可以说是封赏的顶格了。

        再往上,也就只有太子太孙,和皇帝自己屁股底下的龙椅了。

        所以朱棣不免有些为难,到底该不该封赏朱瞻埈。

        虽然他确实有挑起朱瞻埈和朱瞻基两兄弟竞争的想法,可朱瞻埈这超过朱瞻基的也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朱瞻基占住了嫡长子和皇太孙的大义名份,朱瞻埈除非是想要造反,否则都不会对朱瞻基的地位构成威胁,但让朱瞻埈比朱瞻基超出太多的话,也是不利于以后朱瞻基登基之后治理国家的。

        毕竟,无论是威望、军功,还是实力都比不上朱瞻埈的话,朱瞻基单靠大义的名分可没办法拿捏朱瞻埈。

        当年朱允炆不也占着大义的名分,手上还有着足够的实力都没压住朱棣,朱棣就更不觉得朱瞻基能压得住朱瞻埈了。

        如果不是朱瞻埈始终表现的对大位没有兴趣,朱棣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也佐证了这一点,他现在就该发愁朱瞻埈是不是已经准备再来一次靖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