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各怀心思(1 / 2)

第6章  各怀心思

        “什么意思?”

        “你说什么意思!你不想要发卫星啦?”

        “但是那火箭第一次发射,不好说。”

        “那只是枚小火箭,而且有阿美宇航局的工程师坐镇,再不靠谱也就和咱们卫星一样。”

        “你还说!忽悠人小林说我们能造卫星,当时我们就参与了个几个零件设计,自己搞疯了吧!”

        “我就问伱,想不想做这个项目!”

        “做,做他妈的!”

        童培强和周瑞两人躲在办公室外的阳台,立刻展开了对话,并以光速确认了彼此的想法。

        卫星项目想不想做?当然是做梦也想做。

        当参观完毕,学校一行人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觉得相对不靠谱的一方反而是自己。

        <div  class="contentadv">        接下来的合作方式就在拖拉机厂会议室,这里也被装修一新。

        两人都快要退休,虽然职称不少,但从来没做过如此高大上的项目。

        4.郭申为总师,童培强、周瑞担任副总师。

        有了学校的帮助,想必一颗卫星是手到擒来吧?

        南方机械学院,当天深夜,所有出差的、休假的,能在卫星项目帮上忙的教授老师全部被叫了回来开会。

        前几年那次擦肩而过,是每一个参加者永远的痛。

        唯一的问题是林炬给的时间很紧,30天完成卫星设计制造,不过好在也不需要复杂功能,大不了全体吃住实验室,拼了也要搞出卫星来。

        但是一看技术参数,又都是比较高端的机床,国内很难买到,有国产也产量不多。

        刚刚之所以故意提卫星报价,只是学校习惯性地想从企业薅羊毛而已。

        这次双方相对而坐,有郭申等专业人士压阵,校方也不得不认真应对。

        林炬对此的解释是这些机床是代理商提供的,避开制裁换了铭牌才糊弄过去,好在周瑞也没有追问。

        火箭,卫星?清北都不敢自己打包票好吧?

        一行人在郭申的带领下看着各种机械设备,评估着生产能力。

        加上童周二人,六个参与卫星项目的教授和其余专业老师一起对火箭方案进行了论证,最后让校方相信,火箭可行性很高,设计成熟,技术参数真实。

        爱国华侨郭申更是能以标准的英语专业术语讲解,更是让人信服地叫一声“郭总师”。

        3.校方派出不少于10名教授和20名从业人员辅助火箭制造,补贴由林炬发放。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绝没有再次错过的道理。

        心里有底的蒋校长当即做了决定,最后要求去工厂考察。

        好在一进入厂房,扑面而来的高科技感就拂去了所有的不信任。

        周瑞眼睛一扫机床设备的铭牌,发现都是些不认识的牌子有些惊讶。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内行人还是外行人,参观完的感受都是:好!

        只是在国内干航天一听就是个困难事,此时几个半官方的民营航天才开始注册成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