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新年(1 / 2)

第135章  新年

        “林厂长,早啊。”

        “你也是啊,早。”

        从2月5号到2月14号,是新远的年假时间,不过在1月底许多员工就可以凭借平时积攒的休息日离开,所以基本上有20天时间B级基地就是半停摆的。

        这期间,除了少数岗位必须留下的人员、系统工程师、保卫科以及林炬,连厨师都没剩下几个……

        保卫科只有几个新远本地的,家里冷清从拖拉机厂就过来的快要60的大爷看着,不过也没问题,因为B级基地外是有士兵巡逻的。

        在基地的外围,是本地军区组织的巡守部队,周边10公里区域各种明防暗哨,没有什么外来人员可以随便混进来。

        林炬不时就能接到一些通报,周围村、县出现不明人员的数量在快速增加,好在都不可能冲过层层守卫靠近基地。

        再者基地内外拥有巨量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山海”忠实的进行监测,绝对不存在保安打瞌睡把什么东西放进来的可能。

        林炬早上在暗处数不清的人员保护下在晨跑一段呼吸新鲜空气,然后返回小食堂跟系统工程师们一起吃饭。

        留下的厨师和清洁大妈小声讨论,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个现象,大老板和几个高工竟然全部单身,简直是奇景。

        要再制造五枚新远二号,组成两发新远二号甲、两发新远二号,前者要专门改装拿来送H2那130吨的体重上天,以及两枚新远三号巨型火箭,也将很快首飞。

        那可是比冲两万多的核动力发动机,任何化学动力发动机在它面前都是一堆垃圾。

        这也能大大节省时间,因为量产使成本更低,可以连续拿几台样机去试验,试车不再是需要谨慎准备的东西了。

        在2921工程的刺激下,六院的科研团队规模扩大到1.5倍,也成功利用未来长征十号的需求建立了发动机生产线,可以量产大推力发动机而不是一台台半手工制造,接近了specaX和新远的路线。

        浑然不知自己被DISS的林炬还在和工程师们讨论下个年度的计划。

        再加上从高校借调的人马,B级基地总算是能够全力运转起来,发挥出恐怖的制造能力了。

        而且即使是去火星,传统引擎一样能做到,核引擎那是探索土星木星,下一代人才做的事,所做的准备也不是仅仅有飞船就行的。

        所以六院甚至有余力决定开展YF90,220吨级氢氧发动机研制计划。

        三级火箭使用的YF79,新的25吨级闭式膨胀循环氢氧机进度更快,设计工作正在逐步收尾。

        而在2017年,核推进小组认为至少要用大半年年时间才能掌握三者的完美联合推进,一共制造5台样机,同年初A100要定型生产,年底之前装备核热发动机的H2必须首飞,以作为NAPE延期的后备。

        ……

        长征十号二级用四台YF77真空版虽然也行,但YF77本身的参数是比较落后的,未来一定要升级,所以为长征九号准备的YF90上马。

        但六院并不觉得这些未来的大推力发动机先进,因为这时候他们也才逐渐知道,新远的核动力发动机已经推进几个月了!

        最重要的是NAPE核推进计划,程南开用7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基本吃透了基础的反应堆设计,其中共涉及到1300多项新技术,200多项是重大难点技术。

        而上级依然没有跟进的打算,这让六院有些着急,一边自行组织一个小组进行核推进研究,同时向上打报告:

        2月15日,新远公司两个基地正式开工。

        现在YF130的参数又有了些许提高,双管推力510吨,比冲294秒,可以让长征十号的起飞推力达到5100吨,让航天员返回地球时可以多带100公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