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谢廖夫(1 / 2)

第209章  谢廖夫

        李伟:??!

        “这,这不,我不能……”

        饶是以李伟那处变不惊的个性,以及年过半百的阅历,还是被这短短的一句话震惊的连说话都开始结巴。

        那可是登月,登月!

        不管是第几个登上月球,只要是站上去,那就是一个独特的、在航天史上留下一笔的重要事迹。

        林炬:“新远公司要登月并不是说像上个世纪阿波罗计划那样插个旗子留名,而是要真正开发月球,想办法以合适的利润获取资源。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月球上驻留的宇航员可能要持续工作至少一年,两年,甚至更久,因为微重力和前进空间中的存在,身体素质并不是限制因素,重要的是思想。”

        “你是说……”李伟沉默了一两秒,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

        “我想未来的月球上可能也就最多十几个人,在原理地球38万公里的地方,地球已经变得只有乒乓球那么大,这对于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

        这么远,连通话都要延迟三秒钟,要耐得住寂寞。”

        林炬:“是的,即使是最以孤独闻名的潜艇兵,一次巡航任务也不过几个月,但为了经济性,月球上的宇航员要停留很久,而且其中专业工程师占比比较多,这些人,他们没有军人那样的意志。

        如果没有专业的思想指导人员在,群体思想就会陷入混乱。”

        专业的思想指导人员,显然就是经受过严格的训练,通过重重选拔最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孤独,也有强大心理素质去引导他人的职业航天员,如果再有些威望的话就更好了。

        而李伟,显然就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这样一个传奇来坐镇月球基地,何愁人心不安。

        不得不说,林炬这样的说法成功让李伟认为自己确实还是很有用的,一时间有些犹豫。

        林炬见他态度有些松动,继续火上浇油:

        “以目前新远和航天局的关系,到时候基地也应该是一起建设的,您去了,对哪里都好。”

        李伟:“这不取决于我……”

        “只要您愿意,那就由我来想办法,大不了我去求上级,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新远基地人员思想混乱吧?这是支援我们啊。”

        “唔……”

        竖起耳朵完全将老板小心思看穿的胡冬抑制住自己转过头的强烈欲望,不停在心里惊呼老板的大胆。

        这是要将李伟拉到自己阵营里来,把这位挖过来,新远的地位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可就截然不同了。

        默默点赞。

        ……

        “谢廖夫,谢廖夫!”

        “在,我在!”

        在街上一辆破旧的巴士里,前座的一个胳膊能跑马,腰比座椅还宽的俄国大妈用流利的东北话喊着谢廖夫的名字。

        巴士的最后方,一个过分白净像是白人却又长着亚洲人五官的年轻人急忙回应,收回自己盯向窗外的实现,悲伤军绿色的背包走向前方。

        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巴士也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