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炽阳(1 / 2)

第641章  炽阳

        实话说钟成对叶长思的那篇论文印象不深,在当时看来也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说利用等离子体作为反射镜只是个笼统说法,真正的原理复杂得多。

        这项技术的基础是等离子体因为本身就被赋予了极高能量,无法被高强度激光进一步破坏,同时也无法再吸收更多能量,所以才能几乎完美地反射激光。

        当光束射到等离子体上,电子沿着光束的波动电场被加速并进行震荡,这种运动令电子吸收光束的能量并将其向反方向发射出去,就像光照射到光亮的镀铬金属表面被反射一样。

        高频振荡的等离子体使激光得到成百上千倍的加强,并由于多普勒效应使其波长变短、脉冲间隔降低,假如光源是红光,经过反射聚焦后就可能变成蓝紫光。

        而增强激光的重要原因也是来源于这里,理论上可以把常规激光器20飞秒的脉冲间隔降低到0.1飞秒甚至更低。

        作为一篇私人实验室发布的高能物理论文,这篇文章关注的人可是不少,大多数认可这个方案,但都不认为当前具备可行性。

        说得再简单一些,让激光聚焦就需要“镜子”能够精准地调控方向,可等离子体本身就暴躁无比,又如何去控制涛涛烈火均匀地分布成一个光滑表面呢?

        如此精密的分子级电磁力控制,代表的是基础科学研究工具的重大突破,哪里有那么容易做到。

        上一种同级别的工具叫做三维原子探针(APT),它出名的原因是科学家用它在材料表面,调用十几个原子写出了精度达到原子级的文字。

        80千瓦激光器的内容被他们直接忽略掉了,以新远的实力只要肯出钱搞定这个级别的激光器肯定是手到擒来。

        毕竟按照林炬的说法,新远现在制造的只是“简陋的实验室样机”,“仅仅”能够放大120倍功率,且光源持续输出功率不能超过80千瓦。

        不过为了适应矿石冶炼需求,特意增加了极其臃肿的散热系统以及重新设计镜头,80千瓦激光器就用去了高达7.5吨的质量。

        80千瓦光源其实就是千钧棒一号所使用的140千瓦光源,再进行阉割减弱的版本。

        实际上按照现有的分级,军用激光器领域80千瓦只能算低功率,只不过激光武器只能照射很短很短的时间,有的甚至不到一秒。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林炬突然宣布激光冶炼卫星地面验证机制造完毕,并攻克了最困难的等离子反射镜时,迅速引起了从国防到科学院最高重视,一刻不停地就组织人马飞了过来。

        等离子反射镜就相当于要在数千甚至上万摄氏度,分子(原子)抖出无影脚的情况下,同时操控无数個APT来组成各种反射镜,难度岂止是指数级上升。

        但换来的是绝无仅有的25分钟超长连续照射时间,这个数据才是真正让人惊掉下巴。

        因为按照联合矿业组织的数个钢铁厂研究,由于激光冶炼的温度极高,在炼钢量本身很小不高于100吨时,一炉金属冶炼关键加热时间只需要40到50分钟即可。

        但实际上这个水平也只是基地想要展示出来的而已,要不然那种真正的大家伙,能够以兆瓦以上功率持续聚焦24小时,还不得直接掀翻整个激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