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特许和期许(1 / 2)

第645章  特许和期许

        秦岭,逐日工程第二试验基地。

        又是一次试验结束,丁必筠亲自带着团队来到天线阵列,准备进行检查工作。

        他戴着蓝色安全帽,穿的是灰色连体服,看起来更像是电力工人而不是主管天地连接的教授。

        不仅是外观相似,作业流程和工具也差不多,高大的天线阵列虽然预设有钢铁走廊,但很多地方还是需要借助爬杆器才能检查到位。

        和普通天线不同,微波接收阵列天线的保养其实更为复杂。

        作为一个原理上的开放式超级微波炉,虽然绝大部分微波都会被金属材质的天线阵列吸收,但也会有少部分外泄,相对于总量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

        林炬:“……”

        而对于那些不断加大测试强度、被“牺牲”的兔子猴子等试验品,有的神经系统紊乱失去行动能力,甚至出现了诱发癌症的严重后果。

        原本还有些忐忑的赵晓文总算平复下来,赞同地点头过后看了看时间,拿起通话器喊道:

        “五分钟准备!所有无关人员立即离场,实验区域不得遗留任何金属物品!”

        另外口头问一句,假如把赤乌一号微波的末端扩散限制在……0.1平方米左右,应用对象换成超音速飞机,能不能跟得上?”

        “什么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大部分时候同步轨道的卫星都会一直受到太阳光照耀,只有在少部分特殊事件点一天约有最长70分钟接收不到阳光。

        炽阳号,是我们生生抓到的未来啊!”

        “有了这个东西,我们的太空就一片清澈了,我看激光卫星计划就叫千钧棒系列吧?”

        即使不考虑大面积覆盖的巨量损耗,也不可能让一定区域中的电动汽车或者手机电脑抛弃电池。

        基地没有忘记外星人的威胁,正在试图开发光源功率30兆瓦,放大倍数1000倍的千钧棒五号。

        仓库内恢复昏暗的同时传来一声沉闷的撞击,但惊人的是那些散射作用的浓烟竟然开始发出妖冶微蓝光芒,其内的颗粒物和气体都已经被激光提升到了激发态。

        不过除了这点意外,对激光卫星的反应倒是非常符合预期,看看那一双双闪烁着奇异光芒的眼睛就知道了。

        所以丁必筠制定每24小时中实际传输时间只有22小时30分钟左右,空出来的90分钟也正好能进行检修工作。

        青山基地。

        “小林来亲自负责抓总监督,有问题可以随时沟通,困难一定要提出来。”

        在进行了多次动物试验后,某不知名机构还派出了志愿者在低功率传输时待在天线阵列中,发现身处其中的人根据辐射量不同,出现了流鼻涕、浑身发痒、莫名烦躁、头疼、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哈,我们马上就有大生意了。”

        在它的后面,是已经充满滚滚白烟的筒状散射装置。

        “什么新……唔,这是真的,立项了?!”

        理论上一切具有极性分子的物质都能被微波加热,但并非就能安然无恙,例如天线阵列表层土壤中的很多石头,理论上不吸收微波,但因为石头内部可能有金属成分,被加热后就可能使石头炸开。

        不过第二种选择是最方便的,长远看不可能只有蓉城需要空间电站,辽阔的国土面积足以保证随时都有空间电站能发电,到时候互相组网灵活分配即可。

        在正式组网后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发生,空白期时间一般是凌晨左右,本就是用电低谷,到时候可以暂时把负载给其他电网,也可以通过多颗卫星协同。

        倒计时归零,已经关闭所有灯光的昏暗仓库骤然被一片蓝色光芒覆盖,炽阳号只工作了2秒就停止开火。

        千钧棒五号的质量绝对是200吨起步,最终应该要挂在前进号上使用。

        叶长思嘟哝着,利用炽阳号的事一直是他在计划,现在看起来效果不错。

        丁必筠必须要找到各种存在的隐患,即使现在这些都是小问题,但当功率继续增大十倍、百倍以后,就可能是严重的安全事故。

        逐日工程从赤乌一号发射过后就多了这個职位,不过军代表和导师之间的事没多少人知道,也包括熊诚自己。

        而那只可怜的兔子则只剩下半截烧焦的残躯,其余部分只剩下一堆碳渣,开火过后甚至的头还抽搐了一会儿。

        从林炬的观察结果看,这些人的决定足以影响世界未来的走向。

        逐日工程进行到现在核心人员有四五十人,外围技术人员突破两百,大家在明白微波输电原理后渐渐形成了一个传统:

        在每一次短期测试时找一块区域,放上腌好的鸡鸭或者其他食物,然后通过计算赌能不能被加热到刚刚好。

        这个级别的武器单次开机时间只有0.01秒,需要超级电容蓄能放电,但想来只要是太阳系存在的实体物质,都扛不住这个数量级的恐怖攻击。

        而在试验仓库中,一台本来需要返厂维修的主战坦克正面对准炽阳号的发射端,按高度正好能命中炮塔,在其外部还临时焊接上了几块因为过于笨重、未能量产的钨钢装甲。

        等离子体镜面反射技术迅速上升到了极高水平,输出同等威力时可以大幅降低对光源功率的要求。

        炽阳号正对的仓库墙壁还增加了开口,其前方放置了一个约有4米直径的筒形装置。

        他的计划是以千钧棒一号为蓝本,炽阳号的技术层次为基础,组合出一种超越千钧棒一号的激光卫星,以此从国防中套取巨额经费。

        另外这事你们去问新远更合适些,这套定位系统也是他们做的,他们应该有更好的技术。”

        这番话有理有据,让林炬只能思考要不把自家的千钧棒改名成死光好了。

        “领导,其实‘死光’更好。”

        两人很快先后离开了控制室,只留下赵晓文和叶长思在这里。

        “你是想说把微波换成激光吧?”

        “小林你这就不知道了,以前钱院士在的时候就有太空歼击飞船,就叫千钧棒一号、二号,这是历史传承。

        这里面除了转移过来的炽阳号,还多了一些奇怪的其他东西,例如最新锐的99A式主战坦克、拆解下来的机翼和机体结构件、大型舰船最厚重部位的切割船体部分、未能发射的备份卫星、以及一只人畜无害的兔子等等。

        虽然质量下降三分之二到40吨,光源功率也降低到原来的八分之一至2.5兆瓦,但得益于等离子体镜面技术,实际性能与一百多吨的千钧棒三号原方案相当。

        “千钧棒工程预算待定,但应该由新远公司独立承包,全权负责,一切为尽量尽快交付合格成品为主,其他困难不能干扰到千钧棒工程,而你——”

        激光虽然轻到没有质量,但却又像金箍棒一样重逾千钧,是龙宫的定海神针!

        它是比航母还要重要的国之重器,一颗加上配套工程千亿都不过分。

        在海陆空中飞行器是最容易破坏的,不需要烧个大洞,脆弱的金属蒙皮很容易就会因为高温变形,留给飞行员最好的下场就是跳伞。

        站在十几米高检修栈桥上,丁必筠和他交流必须用力大喊。

        不过熊诚倒是没什么感觉,反正这段时间白天忙晚上倒头就睡,丝毫没有什么焦虑症状。

        跟上飞行器移动速度倒是小问题,地上移动上百公里,天上的发射器也不过稍微偏转一点而已,别说飞机超音速,导弹都跟得上,但控制系统也得提高一个数量级的精度,而且无线输电主要应用的是静态精度,和移动目标是两个方向需要重新开发。

        首席大弟子熊诚,也在近一年的深山老林穿梭中变得又黑又瘦,不过精神倒是不错,可能是经常加餐所致。

        “通电准备,参数2000!十、九、八……三,二,一!!”

        “丁总工,我有个不太可靠的内部消息,您可能要多一份新工作了。”

        但对于旁观者来说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平复。

        一根手指准确无误地指着林炬:

        “一定能实现,你看,赤乌一号那套本来也是对静态目标设计的,但我们试了拿来跟踪飞机不也是很好嘛,800公里时速以下都没问题,更快更准只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