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你特娘真是个人才!(1 / 2)

所谓朝会,就是大明皇帝带着所有京官召开早会。

  这和现代打工人每天早起赶到公司,被动接受领导的鸡血灌注一样。

  从洪武朱元璋立国开始,朝会制度就制定下来。

  一般分为三种。

  大朝,朔望朝,常朝。

  大朝乃是元月初一、冬至、万寿节三个日子举行,是文武百官向皇帝进行朝贺的日子,规模盛大,锣鼓喧天。

  而朔望朝则是每月初一、十五两天进行,和大朝会相差不多,也是百官对皇帝的歌功颂德,并不议论具体朝政。

  至于常朝就是每日举行的惯例了。

  凡是在京都的官员,需要凌晨三点起床,赶到午门之外,等着午门楼上钟声响起后,步入金銮殿前广场等候。

  约摸四五点钟,皇上才会出现在金銮殿内,召集百官议事。

  等到了七八点左右,朝会结束后,百官叩谢离开,返回家中睡个回笼觉,或者吃些早饭。

  九点时分,都要出现在各自的衙门,开始一天工作。

  一直工作到下午三四点方能结束,回家睡觉后持续第二天的流程。

  所以说在京城当官,和现代打工人处境也相差不多。

  光是这朝会就能折腾的人精神崩溃。

  这种现象在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最为严重。

  一个朱元璋,一个朱棣,这对父子对朝会尤为偏爱,几乎从不缺席。

  皇上都到了,百官怎么可能不来,所以每日都要早起。

  可渐渐的,到了后面几位皇帝,这种勤政制度开始慢慢荒废。

  最幸福的莫过于嘉靖、万历两朝的百官。

  这两个皇帝几乎从不上朝,让底下员工们彻底松了口气。

  所以到明朝中末期,朝会再没人参加。

  毕竟对于整个大明来说,除了朱元璋、朱棣那两位爷爷外,皇帝在百官眼里就是个摆设,吉祥物。

  有你没你,大明都能正常运转。

  尤其在内阁制度实施后,更是如此。

  不然嘉靖、万历也不可能爽一辈子,国家从没出过太大的问题。

  可等到了天启一朝,小皇帝朱由校却觉得这样不行。

  不开朝会,东林党人和阉党两派一阵折腾,相爱相杀,将我朱家江山霍霍成什么样子。

  他下旨重启朝会制度,逼迫百官全部参加。

  这可苦了这帮京都官员们,虽有怨言但也不敢不来。

  不然锦衣卫和东厂番子能将你从床榻上拽下来,一直拉到皇极殿外。

  不是没出过这样的丑事。

  曾有一位刑部侍郎只穿着一身亵衣出现,被当场打了廷仗。

  所以天启一朝,尽管国家内忧外患,小皇帝嬉闹荒唐,朝会制度总算贯彻下去。

  闲话不说。

  当李辛和官员们等了约摸半个时辰后,午门上的钟声响起。

  两侧掖门打开,文官走左,武官走右,在严格检查下依次鱼贯而入。

  而李辛则有一名小太监领着,也顺畅跟进。

  众人来到皇极殿前的广场,按照品级排列站好,继续等候。

  当小皇帝朱由校在仪仗队包围下走入金銮殿后,意味着朝会正式开始。

  一拜三叩结束后,进入议事环节。

  可要知道,普通官员依旧没资格进入大殿面见皇帝。

  毕竟大殿就那么大点地方,不可能容纳如此多官员。

  唯有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才会被准许进入殿内奏事。

  至于其他人等,只能在殿前等候。

  若有要事,需要轻咳一声走出队列,跪在地上大声喊出启奏的内容。

  要是喊得声音小,里面坐着的皇帝还真听不清楚。

  往往喊了半天,皇帝烦躁的摆摆手让其退下,写成折子呈报上来。

  所以对于品级低的官员,朝会上议事情况极少,大都是外地官员入京谢恩,退休官员告辞陛下这些琐碎的事情。

  皇上若是想要见你,会准许你走入大殿跪恩,若是不想见你,磕个头就可以滚了。

  李辛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静静等候朱由校的召见。

  不光他,所有三品以下官员全都躬身而立,心里琢磨着自己的事情,等待朝会结束。

  不知过了多久,当太阳缓缓升起之后。

  想必大殿里已说完了要事,终于有太监走出来高声呼喊。

  “陛下有旨,召……巫峡山清溪村封家传人,封礼辛入殿觐见……”

  轰!

  众人浑身一震。

  什么玩意?

  李辛?

  众人霍然抬头,面露惊色。

  状元郎李辛居然没死?

  是我们听错了,还是出现了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