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日军的情报(2 / 2)

远去的风筝 步枪子弹 2346 字 5个月前

韩勇答道:“都是国民革命军系列,本就是一家人,对于粟将军我也是闻名己久,现在栗将军既然已到了皖南,不妨请粟将军前来做客,我韩勇必会倒履相迎。到时我自会与粟将军商议两军合作之事。”

来人答道:“韩将军的好意我们会向粟司令员汇报的,相信粟司令员也会明白王将军的好意。那我们就告辞了。”韩勇见二人如此也便送二人出了指挥部大门,至于能不能见到粟将军就不是韩勇所能决定的了。

送走二人后,韩勇又把心思放在了如何守青阳县的事情上,没有多想新四军的事,可他不知道,这二人回到新四军后,为了与不与韩勇见面,新四军内发生了一些争议。而新四军的军部也正从江西的南昌向皖南转移之中。

在转移中新四军的军长叶将军就收到了重庆总指挥部的电令,电令已成立江南战区,任命国民革命军原南京城防司令韩勇上将为江南战区总司令,新四军江南所部划归江南战区,由总司令韩勇上将节制。

这封电报让叶挺皱起了眉头,在这几个月中**军官里风头最劲的就是这个韩勇了,而且此人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从一个少将旅长升到了上将军长,从南京城防司令的位置上刚下来,又成了江南战区司令官,还节制所有苏、浙、皖南的**部队,可谓是飞黄腾达,青云直上。

不过韩勇在这几个月中,能带着一个杂牌师于上海全歼日军第六师团、第十三师团,而在南京保卫战中继续全歼日军第九师团。死在他手上的日军中将就有三人,少将十佘人,佐官更是数都数不过来,这份战功也足以让他当个上将了。

如今的韩勇已是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凭着他赫赫战功和上将司令的身份节制自己的新四军,还真让人说不出什么来,不过新四军是**领导下的武装,怎么能让国党的军官来节制呢?为此叶挺把新四军军部的几个负责人都找到了一起,开会讨论起委员长的这封电报来。

这次的会议军长叶挺、政委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以及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振林等人都到了现场。

众人传阅了电文后纷纷议论了起来,以项英为首的几人认为应该遵照电文上的命令,新四军在江南的行动应该听命于江南战区的指挥。项英起身说道:“同志们,我们新四军也是国民革命军系列,在抗日统一战线的前提下,服从上级的指挥是应该的。”

而另一部分人则以袁国平为主,这些人认为新四军是**领导下的武装,又能么能让国党的军官来指挥呢?听了项英的话,袁国平也起身说道:“我反对项政委的意见,我们这支新四军应由党中央、**来指挥,怎么能听从什么江南战区司令的指挥呢,要是这个江南战区司令的命令与中央的指示相背,那又该怎么办呢?”

就在大家争论的时候,栗裕的电报又送到了叶挺的面前。粟裕在电报中报告叶挺将军己和韩勇将军取得了联系,韩勇将军邀请自已前去见面,询问叶挺将军自已该不该去。叶挺看完电报后又把这事在会议上提了出来。

项英又提出栗裕应该去拜会韩勇将军,因为韩勇将军必竟是委员长亲自任命的江南战区司令官,也算是新四军的顶头上司。但袁国平则反对栗裕将军去见这位江南战区司令官,理由是再大的官也是委员长任命的国党军官,我们**人没必要去拜会国党的军官。

双方争论了近二个小时,谁都说服不了对方,最后叶挺在综合了二方意见后,达成了统一意见,那就是在军事上,只要不违背党中央的精神可以听从江南战区司令官的指挥,政冶上则完全听从党中央、**的领导。

致于粟裕前去与韩勇将军见面之事,叶挺觉得应该去一下,一来表示对这位江南战区司令长官的尊重,二来也可以观察一下这位司令长官现在手上实力如何。叶挺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犹其是陈毅。

他说道:“这位韩将军在上海和南京带着部队全歼了日军三个师团,还重创了二个师团取得了多次大捷,极大的鼓舞了民心、士气,连**和总司令都称赞过此人,我对此人也是相当佩服啊,有机会我也想拜会一下此人。”

叶挺在会后给粟裕回电,军部同意粟裕代表新四军军部前去拜会韩勇将军。并且把委员长的电令也一并转发给了栗裕。接到了叶挺军长回电后,粟裕就准备前去拜会韩勇了。这些事情韩勇并不清楚,现在韩勇正忙着加强青阳县的防御工作,因为据侦察团报告,日军已经得知青阳重新被华夏军队占领了,也正准备有所行动。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