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第一次深入(2 / 2)

远去的风筝 步枪子弹 3198 字 3个月前

“我到希望他有一天能够站到更高的位置。”朱老总笑着回应。

带着新指示回到羊城,周公明显心情很好,延安的重大转变让他觉得前景一片光明,而韩勇也未料到延安的回应是积极的,仅仅是公开秘密党员这一件事,就足以让一些看不见的隐患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此,他倒是好奇起来,除了唐大伟掌握的名单,还有那些出人意料的人?

果然不出周公所料,看着名单的韩勇始终未露出惊讶之色,说明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幸好及时公开,否则会引起什么样的麻烦还真不得而知。

“韩委员长是怎么察觉我们这些人的?”周公还是有疑问的。

“根据他们平时说话和做事的方式,周公,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大事上是不会露出痕迹的,但很多小事,可以看出端倪。”

“比如……”

“比如军队里,为保守身份,他们不得不找各种理由拒绝成家,周公,你知道粤省的六十七军很重视这个,一两次之后,就可有个初步的判断,其次就是说话,他们在不经意之间,总会表露出他们的无私,比如他…..”

韩勇指着名单上一人,周公一看,笑了笑:“你早就发现他了?”

韩勇摇摇头:“没有,他特殊,医生救死扶伤,无私是本能,何况从朱泾村以来,他一直没有特别的举动,直到那一次彭涛阵亡,我入院治疗,他和我一番谈话后,我才发现,除了是名医生,他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大事,这也是一种本能,不过周公,我始终很感谢他会和我说的那一番话,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拯救了我。”

“这些年,他们的付出实在太多了,这次公开身份,我想对他们也是一种解脱,从此面对你时,心里不再有阴影。”

韩勇点点头:“周公,只此一项,已化解了很大的潜在危险,我相信,我方人员是能够看到贵党的诚意,也会和这些同志一同为双方的合作而努力。”

在接下来的梅县试点一事中,周公提出了延安的方案,韩勇细细听下来,觉得可行,看来延安还是非常慎重的,“周公,此事我需要向孙夫人和两位议长汇报,还请周公尽快商定其余人选。”

当天,韩勇便来到西清河畔,原羊城公司的一个办公楼里,此地是粤省联合政务委员会租用羊城市府的办公地,一幢三层楼,周边还有一些平房,条件不算艰苦,不过和这么大的机构不是很相配。

不管是孙夫人的办公室还是于、石二人共用的办公室,都没有会客室,四人只能来三楼的会议室相商。

试点梅县一事,于、石二人不是十分赞同,觉得风险太大,而且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和延安合作那么深入,本以为此事在延安会有较大阻碍,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结果。

“韩勇,我当时没反对,现在也不好说什么。”老于有些蹙眉。

孙夫人更多的是支持她,很有种名义委员长的意思,见于右任不太愿意,她想了想,问道:“关于试点一事,其实我们都不太明白你的真实意图,既然现在要动,你不妨说说。”

韩勇点点头道:“孙夫人、老于、蘅青兄,核心会议上,我们虽然确定了和延安合作的思想,但除了军事外,政务上还是空白,战争期间,军事为主,战后呢?因此,我一直想能够有机会能够在一定范围进行一次合作,选择梅县,是梅县有良好的基础,而且具有影响力,能够让双方都重视,除此之外,我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于右任愣了下:“你接着说。”

“要想指望重庆和延安合作,恐怕不现实,现在双方都摩擦不断,等抗战胜利后,矛盾一定会激发,而我想做的就是,通过梅县的试点,让天下人知道,其实和延安是可以有合作和出路的。”

老于点点头:“有道理。”

石瑛笑了:“他的心思恐怕不止这一点,一旦和延安合作顺利,他就有理由拒绝重庆那位要求他剿灭延安,同时,一旦那位真要动手,他也有理由调解,我说的对吧?”

韩勇指着石瑛:“人老心不糊涂,蘅青兄果然不愧是党国元老。”

石瑛大笑:“少拍马屁!孙夫人和我说了上次你讲的牧羊人的故事,你有没有想过真这样做,粤省这些人会不满?”

“想过,只是这当政不是一言堂,是联合政府,蘅青兄,粤省的人也是要在政府里任职的,除非不是联合政府,不过光凭粤省,福建实力,也不太可能把持整个政府的。”

“你的意思是这联合政府成立,搭台子的是他们,唱戏的是两边一起上?”

“不,三边,重庆那边不上,恐怕说不过去。”

石瑛瞪了他一眼:“迂腐,这不是分赃!国府现在还有些什么人,你不清楚?我警告你,不准搞什么平衡,进联合政府,也是要凭实力的。”

韩勇笑笑:“不就是民主么,行,蘅青兄说什么就什么。”

老于听了一会,明白他的意图:“这样看来,梅县试点还很重要,是双方合作的关键,也是今后联合政府能否建立的试金石,既然对方主政,那议会就需要好好谋划了。”

“我已给梅县县长打了电话,他明天到,听听他的意见,在考虑议会的设置和人员如何?”韩勇道。

“可以。”老于认可,“韩勇,梅县一事特殊,也不宜过多宣传,此事就不要在粤省,福建联合议会上讨论了,请孙夫人直接签署文件,交由粤省省府操办即可。”

韩勇犹豫了下:“任公,议员们也不是摆设,我们刚刚说要民主,这……”

轮到于右任竖眉了:“蘅青说你迂腐,我看不假!且不说现在粤省议会是由政团同盟人员和俩省议员组成,多数都不会质疑你的决定,上议会也就是个过场,就梅县一县的人事调整,粤省省府就能定,上粤省议会不是有些画蛇添足么?”

韩勇愣了下,“也倒是。”

粤省议会在后来的文献资料中,也记录的这次会议,曾经有人质疑真实性,认为是韩勇一手策划的,根本没有和孙夫人、于、石二人商量,理由就是其中记录了一点,说于、石二人提及了支持延安当政的话,在一些人看来,石瑛可能会同意,但于右任刚到粤省,加入核心领导层,断不会轻易同意的。

不过反对这种质疑的理由也很站得住脚,在于、石二人的回忆录中,曾经提及过一件事,说孙、于、石三人有过商议,就是支持韩勇成为粤省领导人,从这个信息中,反对的人说,当时于、石不反对,看到的是韩勇的年纪,根据韩勇一直以来的做法,他是不会一直占据领导位置的,也就是说,他要做国家领导人,也是一届的事情,由此,反对质疑者认为,孙、于、石三人的商议应该在这件事之前,因此,哪怕是让延安先主政,然后等下一届韩勇到三十多岁,年龄经验都符合领导人身份,再推举他,恐怕无人争得过,而让出第一届领导人,也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声望。

最后韩勇有提到就是用南方议会这个名称,粤省这个名称以及不适用,因为多了福建,到后面还有,浙江,江西,广西,云南这些省份,要为以后作想。

孙夫人想想也就同意,于老也没有问题。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