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记者(2 / 2)

远去的风筝 步枪子弹 3487 字 3个月前

“那我是否可以说,韩将军既不认可资本主义,也不认可共产主义?”

韩勇摇头:“史沫特莱女士为何总纠缠这个主义呢?”

“我不是纠缠,而是当今世界,以政党执政国家已经是难以改变的,我不给韩将军定性,其他人也会,因此我很想知道韩将军在主义这个问题上,如何应对?”

想了想,韩勇道:“这么说吧,你应该说我既认可资本主义中的一部分,也认可共产主义的一部分。”

“那韩将军认可资本主义中的那部分?”

“市场,我认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以及法律和政治上的一些制度,比如权力的制衡。”

“如同美国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韩勇摇了摇手:“不,我说错了,是监督,不是制衡,政府管理国家,其实也就是一群人管理更多人,如果没有有效监督,那如同封建社会的皇帝和大臣,民众不能把一辈子的希望寄托在遇到好皇帝和好大臣上。”

“明白了,韩将军认可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相互监督的一些制度,而不在于机构是什么。”

“是的,美国所谓三权分立,其实也就是两权,立法权不过是一种形式,我相信,在美国的立法,不可能脱离政府,也不可能不看政府的脸色。”

史沫特莱并不纠结这个,她感兴趣的是下面紧跟的问题:“那韩将军不认可共产主义的是什么?”

屋里人都发现她问的很有特点,问资本主义是问认可什么,而问共产主义,则是问不认可什么。

“过于强权。”

这点可以理解,史沫特莱不甘心他就这么简单回答:“还有呢?”

“超越国家范畴。”

“哦?请解释。”

“人类是一种复杂的生物,他有别于动物就在于他有思想,华夏春秋战国曾经百家争鸣,秦帝国焚书坑儒,想消除其它思想,但结果并未达到始皇帝的期望,我认为,统一思想只能是一个局部,一个特定时期,如果要想以一种思想统领全球,哪怕他正确无比,也不可能,资本主义革命,也未能消除国家这个界限。除此之外,人种、民族都是不能忽视的原因,因此,超越国家的一些想法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就此,我可以断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没有外部威胁后,联盟解体是必然的,这和是否信仰共产主义无关,而是国家民族这些东西依然存在造成的。”

他的话震惊了屋里人,周公是不信的,但却隐隐有些不安。

史沫特莱沉默良久,轻声问:“还有吗?”

“有,阶级的划分,这点我最不赞同。”

这有些颠覆了共产主义理论,周公顿时色变。

“马恩划分阶级,是从资本主义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来确立的,这个划分从学术上来说,并无不妥,它清晰的解释了阶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和阶级形成的根源。”

史沫特莱和周公都有些听糊涂了,这是反对阶级划分么?

“在马恩的学说中,阶级是经济关系的产物,但苏联却将阶级上升到了政治关系,由此,不同阶级成了绝对的敌人,这就脱离了阶级是经济关系产物这一重要论断,在我看来,要想消灭阶级,不是消灭其对立面,而是消灭其源头,社会分工。”

说着,韩勇看一屋子人表情严肃,不由得笑了起来:“周公,邓主任,我不过是一些看法而已,看法不代表做法,咦,老于,蘅青兄,何时来的?”

“你唾沫星子到处飞,正得劲,眼里哪有我们?”石瑛感觉气氛不对,玩笑了一句。

韩勇急忙擦擦嘴,有些小心问到:“史沫特莱女士,没溅到你吧?”史沫特莱轻笑起来,“韩将军,还是别转移话题,继续说吧。”

气氛稍微缓和,韩勇也没法这么结束,只能继续道:“阶级划分本无不妥,他解释了经济关系,但阶级对立就造成巨大影响,我认为,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言,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同时存在,才构成了完整的硬币,任何一方消失,另一方都没有存在的价值,除非,社会不存在分工。”

“苏联,不过是以政府来代替了硬币的另一面,无产阶级,不过是名义上拥有了生产资料,真正生产资料的拥有者,是国家,由此,也可以印证我刚才的说法,共产主义,无法消灭国家,国家的存在,才让硬币完整。”

“但阶级存在,造成了阶级剥削。”史沫特莱说道。

“不错,我并未否认剥削的存在,但是,史沫特莱女士,消灭剥削,就一定需要消灭阶级吗?当政府代替了硬币的另一面时,剥削是否真的就不存在?在我看来,依然存在,只不过换了种形式,可以说是劳动者主动被剥削,而不是资本主义下的被动被剥削。”

“那你的意思是共产主义反而不如资本主义?”

韩勇再次摇头:“不,就剥削而言,资本主义是远超共产主义的,因为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是统治阶级,涉及到利益,统治阶级会动用国家这一强权,来确保其利益,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资本主义已经看到这一点带来的威胁,他们在改良,这暂且不谈,我想说的是,共产主义的强权是可以压制资产阶级的,当然,这也要有个度。”

“我不相信他们的改良能够达到效果。”

“是吗?史沫特莱女士,你忽略了一个问题,马恩学说中的阶级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史沫特莱还真不知道,远处陈静忍不住道:“是生产力。”

韩勇赞许点点头:“不错,就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最大来源是人力,但西方工业革命已经打开了一扇门,人力不再是生产力的唯一来源,如果有一天,机器替代了大多数人的工作,工人,只是操控机器的人,也许一个星期只需要工作三四天,只需要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就能保证整个社会的需求,史沫特莱女士,你认为资本主义国家里,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榨还有多少呢?”

“韩将军,也许你说的对,但你想过没有,这样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

“不错,确实有这样的可能,但国家代替了硬币另一面,又能如何处理?是否抛开机器,回到人力?还是一起上山打老虎,十个人管本该一个人管的机器?亦或是干脆政府养着他们?”

史沫特莱不能答。

“那韩委员长有何解决之道?”周公突然问道。

“在一定时期,可以增加新的行业,比如南方,也许能够谋得海边一处,发展造船业,但周公,如果真有一天,这地球上都站满了人,任谁也没办法。”

“控制人口。”有一个声音插入,韩勇一看,孙夫人居然站在门口,也不知何时来的,众人急忙招呼,孙夫人坐定后道:“贞儿有次和我说过,在合适的时候,要控制南方的人口,我当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今日听你一说,才知道其中缘由。”

“控制人口是不准外人来吗?”邓主任问道。

孙夫人摇摇头:“不是,是控制出生的人口,比如结婚年龄尽可能推迟,比如尽可能减少家庭孩子的数量。”

“这恐怕很难办到。”

“不难,邓主任。”韩勇接过话头:“结婚年龄可以用法律来给予一定限制,比如二十岁,至于孩子数量,可以用我刚才说的平等生存权控制,利用教育、医疗这些手段,比如免费的教育,每个家庭只有两个名额,第三个将付出一定的代价,以此类推。”

孙夫人点点头:“不错,多生孩子,就要多负担,南方可以只负担两个,相信民众能够接受,如果经历一段长时间的和平,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相当,子赟说的控制人口数量就能够实现。”

众人频频点头,史沫特莱见有了空隙,急忙插嘴:“韩将军,你还没回答我如何消除剥削?”

“彻底的剥削是无法消除的,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就剩余价值的问题做过阐述,我就不再此重复了,我想说的是,在避免剥削的过程中,要谨慎对待。”

“哦?请韩将军解释。”

“我举个例子,一个工厂主,由于受到市场的影响,东西卖不出去,这时候他没钱了,怎么办?”

“贷款,借钱。”

“不,我现在说的是没有外部资金来源。”

“这…….”

“如果这个工厂主,开始克扣工人薪水,意图熬过这段时间,你能否接受?还是要工厂主必须确保工人收入,最终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这……”史沫特莱无法做出结论。

“我认为,后一种方式两败俱伤,不能考虑,但前一种方式,也不能就此放任,否则阶级对立就想形成,此事,政府应该做的是,密切关注,如果工人能够接受,和工厂主一同熬过这段时间,就不要强制确保工人利益。”

“但政府怎么知道呢?”

“工会,工会是保障,一个工厂遇到危机,应该先有工会和工厂主协商,找寻出路,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政府才应该强力介入,同时,以工厂主以前缴纳的各种费用,连同政府的一些资金,确保工人利益不受损害,也给倒闭的工厂主一条活路,你要知道,工厂主一旦倒闭,他将成为无产阶级。”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