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昭化二十三年的第一场雪 下(2 / 2)

李辰安钟离 堵上西楼 2364 字 5个月前

        “五道七十二州在册人口大致在三千六百万之数,约七百二十万户。”

        李辰安沉吟片刻,经过这些日子的初步了解,他已知道宁国的税收种类主要有田赋和人丁税,合称赋役。

        所谓田赋,便是按田亩征收食物或货币。

        而人丁税则是按照人头摊派劳役或折为实物或者货币。

        这个人丁税就比较杂乱了,只要是成丁,都必须服徭役,若是家境殷实者,则可用钱粮代替。

        整个宁国的人口并不多,其中最繁华的江南道便占据人口的三成,也就是江南道有千万人口,而蜀州道和岭东道是宁国环境最差也最穷的两个道,两道人口共计也就千万。

        这一千万人大致也就是二百万户,却缴纳了二百一十二万八千六百七十二石的粮……平均每户缴纳了一石余,一石一百二十斤,也就是近一百三十斤的粮!

        这时代,水稻亩产最高的江南之地也不过两百来斤,而如蜀州和岭东这种地方,平均亩产必然减半。

        所以赋税之重,已至百姓难以承受。

        可就算是这样,收上来的这些税粮,却依旧不够朝廷的开销。

        如果遇上打仗亦或是灾年,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他翻了翻这折子,没有去细看,而是看向了李文厚。

        “我以为,接下来宁国之国策,当改变!”

        李文厚拎着茶壶的手顿时一僵,“改变国策?如何改变?”

        “重工、重商!”

        李文厚顿时就瞪大了眼睛,“民以食为天!农,永远在第一位!”

        李辰安眉梢一扬:“但宁国农业受限于地里条件的不利,在种子肥料未能得到改良之前,它永远也难以提高产量!在农业上,宁国没有越国和吴国的地里优势!”

        “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多于宁国,国内也多平缓之沃野,更适合粮食的生长!”

        “我的意思不是放弃农业,而是在农作物尚未能找到更高产量的品类之前,我们更需要优先提振手工业,繁荣商业!”

        李文厚没有斟茶,他放下了茶盏,“瞎扯!”

        这一刻他拿出了二伯的威风:

        “士农工商,这便是一国之顺序,这是千百年不变的道理!”

        “农居其二,国靠士而治,靠农而存!”

        “工与商,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所谓手工业者,那不过都是些奇技淫巧!于国毫无意义!”

        “所谓商,都是一群唯利是图的小人,他们不事生产,靠倒买倒卖而生,于国,更无裨益!”

        “你这想法要不得!”

        李辰安眼睛一瞪,二人大眼瞪小眼就这么看着。

        “你错了!”

        “手工业的提振,会改良器械,提高商品的产量与质量!甚至也能提高农业的效能!”

        “商品的产量质量上来了,商品的价格才会降低,商品的价格低了才有竞争力,才能让商业更加繁荣!”

        “商业繁荣了,商人赚到了银子,商业税必然会超越而今的农业税成为宁国税收之支柱!”

        “这比种田见效更快!”

        李辰安伸手敲了敲桌子:“国家税收提高了,才能给你们按时发薪俸!也才能给军队配备更好的武器装备!”

        “一个个当官的都要饿死了,还嫌什么奇技淫巧?还嫌什么铜臭?”

        “我倒是以为,铜臭不可耻,可耻的是活生生的人被饿死!”

        李文厚显然无法接受这个观点,他也一巴掌拍在了茶桌上,“你、你简直是荒唐!”

        “你这想法,老子不同意!”

        李辰安也一拍桌子,一声大吼:“到底你是摄政王还是我是摄政王?!”

        一旁的常公公垂头,眼观鼻鼻观心。

        他不知道谁对谁错。

        他只知道这几日这御书房里,这样的争吵已习以为常。

        挺好!

        就在这时,王正金钟走了进来。

        一瞧。

        哟,来的不是时候。

        他正要退出去,却被李辰安给叫住:

        “进来!”

        “啊,哈……!”

        王正金钟躬身一礼,一脸猥琐的笑意,“摄政王,这个,属下啥也没听见。就算是听见了也听不懂,你们继续吵,属下在一旁候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