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谛听秘闻(1 / 2)

墟镇 历道三千 1463 字 2022-10-21

又过了半晌,在暗自思忖了一番之后,弘缘法师终于又对齐默说道:

    “有一事,可否再请小友听上一听?”

    “大师,是何事?如有所愿,大师但讲无妨!”

    看到弘缘法师欲言又止的神情,齐默不禁说道。

    “小友是佛缘深厚之人,既知悉六地藏之相,可听闻过金地藏卓锡九华的典故?还有关于神兽谛听的传说?”

    重新恢复了淡定神色的弘缘法师,看着齐默,满脸有期待之色。

    齐默看着弘缘法师,又十分客气地说道:

    “哦?大师何以有此一问?平日里小可也爱翻阅佛典掌故,对此也的确略知一二,大师可否为我解惑?”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齐默和弘缘法师又谈起了佛教的种种轶闻遗事。

    ※※※※※※

    在佛教的典故和民间流传里,菩萨都是立下宏愿,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愿之士。

    菩萨们会以种种不同的化身来到民众中间,随时随地为民间解救危难的救世慈悲者。

    在佛教里,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陀,而高于罗汉。

    中国的佛教除敬奉西方佛祖如来之外,还特别敬奉他的四个东来使者,也就是“智、悲、行、愿”四大菩萨,又称“四大士”。

    在汉传佛教里,四大菩萨是指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

    四大菩萨帮助释迦牟尼佛,于十方国土弘扬佛法,令无数众生同登快乐彼岸。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四大菩萨信仰极盛,信徒们在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分别为文殊、观音、普贤和地藏菩萨建立起了各自的道场,而这四座名山,也被称为“四大佛山”。

    也有认为“四大佛山”是佛教四大的结聚。《普陀山志》记载:“佛经称地藏、文殊、普贤、观音诸佛道场,曰:地、火、水、风,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峨嵋,火也;五台,风也;普陀,水也。”

    其中,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见证幽冥大苦。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疾苦。自己也曾立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誓愿,欲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的众生,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普劝众生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以证得涅磐快乐。

    关于地藏菩萨名号的由来,《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而以此名为“地藏”,世俗也有称为地藏王,但佛经中只名地藏。

    有关地藏菩萨的形象,在《地藏十轮经》中,说其是现出家相,作声闻形,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圆顶比丘之相。

    地藏菩萨这种形象,是“外现比丘相,内秘菩萨行”。这其实是为了令众生“尊敬三宝,深信因果”。

    为了使众生能出离恶道、轮回,所以特别示现声闻,以本愿力和自在神通,出离世间现身说法以救度众生。

    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金乔觉,被佛门认定为地藏菩萨的化身,也被称为金地藏。其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