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修行转折(1 / 2)

墟镇 历道三千 1423 字 2022-10-21

据古传所载,黄牛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

    诸葛武侯曾谓乱石排空,惊涛拍岸,剑巨石于江中。

    又曰:神像影现,犹有董工开导之势,因而兴复大禹神庙,数千载如新。

    诸葛亮曾为重建“黄牛庙”而撰刻《黄牛庙记》,此事在仍留于世的碑文中就曾有记述。

    所以“黄陵庙”原名当为“黄牛庙”!而一代风水大士诸葛亮,也是承认这一点的。

    到了宋代,大文豪欧阳修途经黄牛峡,作《黄牛峡祠》传之于世。

    在欧老夫子的眼里,却更多的是承认禹王治水之功,而不信黄牛神助的神异之说。

    而到了后来,这黄牛祠也渐渐更多地被称为黄陵庙,成为了祭祀大禹的专属神庙了!

    时至今日,庙门上“古黄陵庙”四个笔力苍劲书法大字,便是人们只记禹王,而记不得黄龙的真实写照。

    如果真有那一头神牛,得知这一真相的时候,齐默也不知道,这头“傻牛”的眼泪,会不会跟着掉下来!

    游轮就这样在江面上走走停停,直到又一个日暮时分,齐默和郗钰才到达了宜昌南津关的渡口。

    终于结束了这三峡之旅的行程,齐默和郗钰坐上了考察队联系好的专车。

    仿佛重新回到了现实世界一般,齐默和郗钰终于来到了,宜昌这座夜晚依然繁华的都市里。

    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古称夷陵,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历史。

    距今一二十万年之前,在宜昌境内的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

    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也曾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境内也发现有数十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秦始皇二十六年改夷陵置巫县,这里的大部分地域属南郡,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时改夷陵为临江郡,后又改为宜都郡,领今宜昌、秭归、枝江、宜都等四县。东晋时“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寓意宜于国运昌盛之意!

    考察队没有如同在巫山县里一样,由文管所的同志帮忙订的一家政府机关招待所,虽然环境相当不错,可僻静得有些冷清。

    这一次,考察队下榻的酒店是在宜昌最热闹的街区上,下楼就是各种夜市上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还有好吃街的各种吃食。

    到了酒店,终于和多日不见的历史系学生们汇合了。

    为了等待另一支考古队的到来,这一批学生们已经在这里驻扎了好几天了。

    大家都已经把周边的参观项目都考察完毕,剩下的时间行程很是轻松。

    为了迎接齐默和郗钰的到来,这一支考察队的带队老师,特意在楼下的好吃街上,选了一家最气派的大排档,为齐默和郗钰接风洗尘。

    在一派繁杂喧嚣声里,郗钰被另两位考察队里的女生给拉了过去,自然地把齐默给扔在了一边。

    几个女生在相互嬉闹中,讲起了这几天的所见所闻。

    虽然这个时候的齐默,是被排除在外的,可几个女生轻声说着话的时候,却也不时向着齐默的方向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