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古蜀迷城(1 / 2)

墟镇 历道三千 1455 字 2022-10-21

在齐默白天的感应里,青铜神树并非完全,似乎还少了什么构件。

    齐默知道,现有祭祀坑出土的一件件国之重器,被掩埋入坑前就已不同程度地损毁,大部分祭祀用品被折断、破坏,还有火烧的痕迹。

    如果说古蜀国都城的宫殿和祭台,无论是因为大火或者是山洪爆发而同时被毁,那三星堆的遗民又去了哪里?是否带走了青铜神树上,唯一值得保留的最重要构件?

    带着这样的疑惑,齐默特意来到三星堆两个上古祭祀坑遗址,想要搞清楚白天的未解之惑。

    其实,这一次来三星堆之前,齐默特意了解过三星堆考古的一些情况。

    从80年代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博物馆、c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

    这其中,郗钰的父亲也直接参与了多次考古发掘工作。从小的时候起,郗钰从郗教授那里听到了不少三星堆的故事。

    尽管经历了70多年的考古发掘,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还是在1986年,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

    从这两个祭祀坑出土上千件国宝重器,这些也是今天三星堆博物馆里,能见到的大部分珍贵文物。

    接下来的无数年里,考古部门一直对三星堆遗址进行着持续性发掘。

    1989年对三星堆青龙包进行试掘,确认了由人工夯筑而成的城墙墙基;1990年,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

    至此确定,三星堆遗址正坐落在一座无论规模、布局还是建筑工艺,都令人吃惊的古蜀国都城之上。

    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三星堆而成为信史,古蜀国的源头及其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证。

    三星堆古城的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马牧河由西而东贯穿而过。

    古城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的规模,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十分罕见。

    直到现在,发现已经有十余年的两个祭祀坑遗址,坑底土层的发掘工作,还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齐默眼前的两个祭祀坑遗址,早已经用轻钢结构的棚顶建筑给遮盖了起来。

    两个祭祀坑相距只有20多米,根据土层的年代分析,却相隔约有100年时间。

    两坑的方向大体一致,都是正对着三星堆遗址西北方位的高山,反映了原始祖先和山神崇拜。

    经过白天的参观,齐默已经知道,三星堆遗址只发现了祭祀坑和城墙,却尚未发现宫殿和祭台。

    齐默不禁想到,既然已经出现作为主祭重器的扶桑神树,那作为祭祀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古祭台,又会去了哪里?古蜀国都的宫殿又会在何处?

    而且,古蜀人盛行诸神崇拜并以太阳神崇拜为主神崇拜,又以五数为尊。现在已发现了两个祭祀坑,是否还有第三、四、五个祭祀坑?

    三星堆文明距今约5000至3000年以内,延续时间近2000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甚至延续到了商末周初。

    这把古蜀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何消失得如此突然?到底是怎么消失的?

    其实这些疑惑,不仅是齐默的,也是无数考古工作者心里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