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或许这才是个问题(1 / 2)

尽管窦师纶的心中吐槽多半是在开玩笑,可是他看某竖子抱着传国玉玺嘿嘿傻乐的样子之后……

  窦师纶觉得,距离楚王开启玄武门的那一天似乎不远了……

  “楚王殿下……”李靖此时的心情也很复杂。

  在世人眼中,李靖向来就没多少政治智慧:以前李渊造反的他跑去告过密,李二造反的时候,他又关起门来袖手旁观,认为自己是一方大将,无论谁上位,  将来都会被重用。

  讲真,这也就是李世民脾气好,这要换成记仇的楚带王李宽,李靖就会在玄武门之变的第二日因为左脚先踏出府门而被视为对天子的大不敬,从此被流放岭南。

  不让你丫在岭南吃够几年的苦,高低是不会让你回长安的。

  然而,眼下让李靖感到为难的,也正是此事:如果楚王殿下非要……那自己到底跟不跟随呢……

  当初李渊父子在晋阳招兵买马,他之所以选择告密,是因为他认为当时李渊父子,不可能造反成功,更担心自己的恩人太穆皇后窦氏会被此事牵连。

  可后来,现实打了他的脸,李渊居然真的入住长安,更让他自觉无颜面对的是:自己之所以最终能够侥幸活下来,可不是后来民间盛传的那般——自己在刑场上学着兵仙韩信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您当初率军参加起义,本意是为了天下除去暴乱的根源,可如今还未成就大事,怎么可以因为私人恩怨而斩杀我呢?)(注1)

  事实上,他最终之所以得以逃脱此劫,背后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妻子红拂女向太穆皇后窦氏求情,后由太穆皇后窦氏亲自出面,才保下了他。

  而此事过后,以德报怨的太穆皇后将李靖叫到跟前,没有生气和辱骂,她只是语重心长地给了对方一句忠告:公知兵事却不晓政事,往后,为人处世当取中庸之道。

  可能也就因为太穆皇后这句忠告,才让李靖最终拒绝了跟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之变,而且当时他和红拂女的想法也很简单:如果失败,就带着李世民的家眷逃离长安,当然,如果事情的结果无比恶劣,那么他们夫妻二人,至少可以保证李宽的安全。

  可这些都已经时过境迁,成了遥远的往事。

  所以眼下摆在李靖面前的难题便是:念在太穆皇后往日的恩情,万一楚王真要来一手“天寒加衣”……

  自己好像还真不能取什么中庸之道。

  自己是站在楚王左边呢,还是站在楚王右边呢?

  或许这才是个问题。

  “喂,你俩干嘛一副愁肠百结的样子?”回过神来的李宽看着面前满脸苦涩,一副内心天人交战的二人,他顿时显得无奈:“不是吧,两位还真打算跟着本王‘重走那来时路’啊?”

  特别是李靖,咋的,你脸上这表情是几个意思?你是觉得当初在我爹那没捞到一份“从龙之功”而感到遗憾?并且您还打算在本王这儿弥补回来?

  “楚王殿下,”李靖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理会某人的胡搅蛮缠,他在和同样感到无奈的窦师纶对望一眼后,这才继续开口道:“老夫提醒您一句,马上几路大军就会赶到朔方城,您可得注意一下言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