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黄忠战张飞(1 / 2)

鸳鸯阵?众人听得一脸茫然。

    荀爽、荀彧善于在大局上谋划,具体的兵阵不是他们所长,黄琬和戏志才倒是知道一些兵事,但也没有听说过什么鸳鸯阵。

    张飞只对打架感兴趣,别说什么鸳鸯阵,别的任何阵法他都没有接触过。吕布对阵法略知一二,但也不是特别精通,同样从未听闻此种阵法。

    在场不论文臣、还是武将,都是一副没有见识的模样。

    刘明也懒得和他们解释,而且空口白牙一两句也难以解释清楚,这个需要在实战中加以验证。

    鸳鸯阵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大将戚继光对战倭寇时发明的一种步战阵法,讲究的就是在个体战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阵法配合,提高整体战力。

    阵法一成,每战必胜,无一败绩,因而刘明对千年后的常胜阵法跨越时空运用到东汉末年是极其看好的,虽然未必就是降维打击,但是战阵威力也必然足以令人侧目了。

    这时高顺已经演兵完毕,军卒整整齐齐归于原位,开演时是什么阵势,演练完还是什么阵势,虽然一个个没有鲜亮的衣甲,但是在归位的刹那,脚步铿锵,声震全场,那整齐的步伐极度震撼人心。

    场外响起雷鸣般的喝彩声。

    “陛下,草民演兵完毕,请陛下御评!”高顺一抱拳说道。

    “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战意高昂,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已不亚于百战精兵。”刘明赞赏道,“朕现在就封你为陷阵都尉,负责步卒训练,卿当全力以赴,莫负朕意。”

    高顺一听大喜,急忙抱拳道:“谢陛下隆恩,末将愿为陛下赴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其身后的那些乡勇一听,也个个面露喜色,他们来此投军是准备从最底层干起的,甚至做好了不被朝廷正规军看得起的准备,但是没想到,这初来乍到,高顺就被封为都尉,他们也与有荣焉,而且高顺接下来负责数万步卒的训练,他们作为高顺的同乡亲朋,地位必然也会水涨船高。

    刘明又扫视了一眼场外的上万兵卒,大声道:“诸位也都看到了,若论行伍之久,他们比不上你们,若论作战经验,他们比不上你们,若论兵甲之利,他们还是比不上伱们。

    “但是,若论令行禁止,你们不如他们,若论不屈的战意,你们不如他们,若论袍泽配合,你们不如他们,若论战斗实力,你们同样不如他们!

    “好男儿知耻后勇,朕命你们收起散漫之心,专心投入训练,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今后,就由高顺都尉负责对你们的训练,你们务必听从军令,服从指挥,不得有误,否则军法从事,能不能办到?!”

    “能!”全场兵卒齐声应答。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陛下当众训话,那铿锵的话语,直击他们的心灵,也直指他们的不足,令他们大受震撼的同时也生起了好胜之心,不由得大声回应,算是认可了高顺当他们的主将,也愿意服从高顺的训练和指挥。

    黄琬侧头看了看颖川来的三人,发现三人也正在交换眼神,彼此默默地点了点头。

    他们三人之前对皇帝的好坏只能通过耳闻来判断,黄琬作为朝中重臣,却是了解得比较清楚的,大汉如今分崩离析的局面,无疑与皇帝的昏庸有着密切关系,但是现在,陛下的一举一动,则又分明是难得的明君。

    哪有一点昏庸的样子?

    这种明显的割裂感甚至让他怀疑,这还是曾经那个陛下吗?

    但是他却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正在大声地鼓舞士气。

    善识人,能用人,又胸怀天下,心忧社稷,去哪里找这样的好皇帝去?

    本来将他从豫州牧的位置调入朝中为官,他还是有些不愿意的,在职务级别上算是平调,并未升迁,但是在朝廷要面临各种明枪暗箭,不小心就会陷入党争和内斗,而在外就职的话自己是封疆大吏,那一方天地自己说了算,自然是要滋润得多。

    但是现在他改变了主意,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在陛下身边履职,如果陛下彻底改过自新,保持现在这种状态,那么,他黄琬将近距离亲身见证大汉中兴,大丈夫一生,难道还有比这更令人心潮澎湃之事吗?

    众人回到大帐之中,对高顺这个初来的年轻人全都收起了轻视之心,但他们包括高顺,都迫切想要知道陛下口中的鸳鸯阵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阵法。

    高顺熟读兵书,对阵法也颇有研究,但也是第一次听说鸳鸯阵,心中满是期待。

    刘明正要再次画一张简要阵图给大家讲解,突然有从南阳回来的官吏禀报,说是等他到达南阳之时,黄忠已经被孙坚召到麾下为将了,因而此去南阳征诏黄忠失败。

    刘明暗自惋惜,黄忠七十多岁还能位列五虎上将,与壮年的关羽打得不分伯仲,而现在的黄忠,正值壮年时期,也就四十岁左右,正是武将最巅峰的年纪,其战力要比年老力衰的七十多岁时要强横得多。

    恐怕现在的关羽根本不是黄忠的对手,甚至要想敌住壮年的黄忠,只能吕布出马。

    正在这时,突然听得大营外鼓声震天响起。

    帐中众人全是一怔。

    这时旗牌官急匆匆走进来,禀报道:“陛下,孙坚麾下大将韩当、黄忠在营门外挑战。”

    “这帮贼孙,俺老张正要去将他们斩尽杀绝,他们倒自己送上门来了。”张飞站起来气哼哼地道。

    “他们带了多少人马?”刘明问道。

    “有三千人马左右。”旗牌官答道。

    刘明笑了笑道:“这次就让他们这些逆贼见识见识朝廷兵马的威风,黄爱卿率步卒守营,其余众将率领已经装备了双边马镫的骑兵随朕出营迎敌。”

    其实像这种小规模的战斗,不需要刘明亲临阵前,但是他想看看壮年黄忠的勇武,便亲到阵前观看。

    此时的黄忠还不知道皇帝征诏他的事情,荆州黄家也是当地的大世家,但是黄忠这一支混得比较惨,因而他迫切想飞黄腾达,提振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

    孙坚进驻宛城之后,广招兵将,黄忠便自告奋勇前去投军,在孙坚面前耍了一通大刀,孙坚一看这是一员难得的良将啊,立刻便封他为都尉。

    孙坚密切关注着雒阳朝廷的动静,相比起扬州来说,荆州距离雒阳最近,特别是南阳郡,几乎与司隶校尉挨着了,若是朝廷发兵,必然最先进攻的就是这里。

    因而孙坚甚至有些忐忑,不断派出探马、细作前往雒阳周边打探消息。

    很快他就听说是陛下要御驾亲征,孙坚不免紧张起来,作为天下权力最大的人物,皇帝亲征,必然规模不小,声势浩大。

    但是很快他又听说皇帝刘宏只带了一万五千人,而且大多数还是刚刚收降的黑山贼,所带的大将也只有并不出名的吕布、张飞两人,孙坚便放下心来。

    他现在在宛城聚集了四万人左右,觉得自己如果好好谋划一番,没准这一战就把皇帝老儿给拿下了,到时候直入京城,那么就是名正言顺的大司马了,从此以后,天下世家也有他们孙家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