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屯兵博望坡(1 / 2)

此刻的孙坚正在南阳宛城枯坐,感觉内心无比烦躁。

    他之所以与袁术联合起兵谋反,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看出了当今朝廷的虚弱。

    从远的说,西有羌人作乱,北有匈奴入侵,张纯张举反叛还未完全平定。

    而在东面的青州兖州一带,黄巾军死灰复燃,战火连天。

    从近处说,董卓在河东虎视眈眈,李傕在弘农隔断东西,并州的白波贼、黑山贼依然活跃。

    朝廷根本无暇顾及他们。

    京城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兵力了,更何况他们起事之时,匈奴人刚刚攻打了京城。

    在他们看来,这天下很快就会大乱,正是群雄并起之时,所以他们所为正是顺应天下大势。

    按理说成功的几率极大。

    更何况从后面的情报来看,虽然皇帝御驾亲征,勉强出兵,但是人数并不多、兵马不强。

    但是,昨夜他却收到了韩当和黄忠的急报,对朝廷兵马的试探并不乐观,二人损兵折将败到雉县,请求下一步的行动指示。

    怎么会这样?

    孙坚百思不得其解。

    朝廷不就是一万多杂兵吗?有何战力可言?

    黄忠武艺高强,韩当久经战阵,怎么会败?

    可是下一步该怎么办?

    守雉县的主将程普倒是颇有作战经验,如果再以韩当和黄忠为辅助,守城应该不成问题。

    朝廷财政已经近乎崩溃,只要拖延上一段时间,粮饷不济,那么他和袁术就会不战而胜。

    正准备给雉县写信,命令程普死守城池,突然有亲兵进来呈上一封书信,道:“启禀将军,雉县急报。”

    孙坚急忙接过来打开观看,整个人瞬间陷入呆滞当中。

    程普和韩当率领精锐部队竟然被皇帝带着黄巾贼和种地老农打败了!

    简直是笑话!

    如此作战,是想要天下英雄都笑我孙坚无能吗?

    他真不明白,那几员跟着自己数年,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武将,到底是怎么指挥作战的?

    难道说,他们都中了邪?

    如果照这么下去,雉县也不用守了。

    他真想亲自去雉县看个究竟。

    想了半天,还是忍住冲动,召集众文武商议对策。

    众人传看了韩当和程普写来的两封信,都感觉不可思议。

    然而,他们都知道,这两人对孙坚忠心耿耿,绝不可能谎报军情。

    那么原因便只有一个,那就是狗皇帝太强大了!

    这时一位文士说道:“雉县乃是小城,防守不易,何况几位将军连吃败仗,军心定然不稳,不如退回宛城,集中力量守住这座大城。”

    众人看去,说话的文士正是荆州蒯家的家主蒯良。

    蒯家在当地颇有地位,也算是一代世家,蒯良现在孙坚帐下担任谋士。

    孙坚想了想,看向旁边的副将朱治。

    朱治也是孙坚手下的老人了,可谓智勇双全,深得孙坚信赖。

    “集中力量回防宛城,也不失为一个良策。”朱治想了想道,“宛城乃是南都,城池坚固还要远胜襄阳,正可在此决战。何况将军兵力远胜朝廷,在集中优势兵力的情况下,狗皇帝只有败没有胜!”

    孙坚又扫视众人一眼,也无人反对,便立刻传令,让程普带着韩当、黄忠弃雉县,返回宛城。

    ………

    第二日,朝廷大军按照刘明之前的部署,全军起兵前往雉县。

    此时的骑兵已经全部装配了双边马镫,而步兵的鸳鸯阵也已经抓紧练习了一天,可以勉强上阵交战了。

    刘明不想久拖,也拖不起,只能让这些士卒边战斗边成长了。

    哪知到了雉县以后才发现,原来是一座空城。

    刘明担心,这会不会是程普的某种阴谋?

    便派出人马,在城内城外查看。

    城内百姓还都在,没有被迁走,据百姓说,这里的守军昨夜连夜撤离了。

    城外的哨探也没有发现有伏兵,城内的民房上面也没有引火之物,刘明这才放下心来,召集诸将议事。

    “叛军在连吃几场仗之后,怕是已经丧失胆气。”大司马丞黄琬说道,“若臣所料不差,他们应该想着靠宛城的城坚墙高来固守。”

    “孙坚这厮好生没有胆气。”张飞大嗓门说道,“军队数倍于朝廷,却只敢依城固守。如此胆小如鼠之辈,何虑之有?陛下给俺老张一支兵马,定然踏破宛城,活捉孙坚。”

    众将全都跃跃欲试,都有请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