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第180章 平荆州与治荆州(1 / 2)

第180章  平荆州与治荆州

    “别以为你们杜家有几个臭钱就能为非作歹,你们再有钱能有陛下有钱吗?”秦宜禄双手叉腰,大声喝斥道,“本县尉如今是给陛下办差,哪个敢说个不字,就是与陛下作对!”

    “秦县尉,我们杜家奉公守法,真的没有为非作歹啊。”杜祺极力辩解道,“不管为谁办差,总得拿出证据来才能给我们定罪吧。”

    “还敢狡辩,你与叛贼桓阶关系密切,整个全宛城的人都知道,伱还有何狡辩的?”秦宜禄继续道,“既然你不承认,那就把你家人抓到官府拷问。”

    杜祺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有种欲哭无泪、有理难辩的心酸,只得道:“桓家也是南阳大族,甚至是荆州大族,荆州有头有脸的人物谁和他没有过来往?就说如今的南阳蒯太守与桓阶没有来往吗?再说杜某已经答应给你十亩良田息事宁人,你非要将我妹妹带走,是何居心?你就是这么给陛下办差的?”

    “少在这里胡说八道。”秦宜禄也大声道,“既然你杜家不认罪,那就先拿你妹妹抵罪,待本县尉禀明陛下之后,再将你们杜家抄家灭族,看你还敢不敢嘴硬!”

    杜祺听闻不由得一惊,脸色煞白。

    周围看热闹的人起初还敢低声议论,现在一听官差是给陛下办差,谁也不敢吱声了,生怕哪句话说得不对就惹下泼天大祸。

    “哼,一个小小的县尉,好大的官威!”突然人群中有人发出一声冷哼,声音中带着一丝令人难以抗拒的威严。

    众人一看,只见一个穿着整齐得体、气度不凡的中年人正站在人群中,而在他的旁边站着几人,其中一人赫然便是南阳太守蒯良。

    可能老百姓们未必认识蒯良,但是杜祺和秦宜禄两人却全都认识,两人一看南阳的最高长官在此,全都凑了上来。

    “还请子柔府君为杜家做主,杜家真的没有与桓阶勾结。”杜祺声音中带着凄然。

    “府君来得正好。”秦宜禄也赶紧说道,“属下按照府君的吩咐办差,这杜家不配合,属下正准备将其家人拿回去拷问。”

    刘明看向蒯良,意思很明显,难道秦宜禄在此狐假虎威,是奉了你蒯良的命令?

    “陛下明鉴。”蒯良急忙说道,“桓阶乃是孙坚心腹,孙坚杀了原南阳太守之后,将官府没收的何家土地全部交给桓家打理。现桓阶仍在襄阳为官,前天桓阶派人偷偷回宛城接桓家人南逃,被微臣给抓住了,这才责成宛县彻查与此事相关人员,没想到这县尉秦宜禄竟然……”

    杜祺、秦宜禄以及围观的百姓,一看蒯良的姿态和称号,就立刻明白旁边站着的这位中年人正是当今皇帝,急忙“呼啦”一下跪倒一大片,场面很是壮观。

    “请陛下为草民做主!”杜祺大声道。

    秦宜禄一声不吭、抖若筛糠。

    刘明想了想,虽然他已经能够大体推测出个大概,但凡事要讲道理、讲证据,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己的权力固然足够大,但越是这样,就越要一碗水端平,不能乱用,不能任性。

    “朕一向禀公办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谁对谁错暂时不下定论,戏先生与蒯子柔一起将这件事彻查清楚,报与朕知。”刘明沉声道。

    “遵旨!”戏志才与蒯良齐齐答道。

    这个插曲之后,刘明也没有心情再领略宛城风情了,回到自己的临时行宫,其实就是太守府的后院。

    张飞拉着荀彧去体验新式马鞍和马蹄铁去了。

    只剩刘明和黄琬两人。

    刘明笑道:“爱卿也是荆州人氏,且是荆州世家大族出身,不知对平定荆州有何良策?”

    黄琬乃是江夏黄氏,其祖父曾经做过太尉,位列三公,曾祖父做过尚书令,也是手握大权。因而黄家的影响力绝不仅仅是江夏乃至荆州一地,放到天下那也是响当当的世家大阀。

    他作为如今的大司马丞,同样是看待荆州之事,与同样荆州大族出身的蒯良就会有所不同,视野也会更加宽广。

    黄琬笑了笑道:“其实平荆州容易,难的是治荆州。”

    刘明作倾听状,道:“原闻其详。”

    “平定荆州之乱,只需要打败孙坚即可,如今孙坚实力大损,四处逃命,因而平定荆州不难。”

    黄琬解释道,“但是要治理荆州,便不能用金戈铁马了,荆州大族林立,相互争斗又相互纠缠,千丝万缕,治荆州最根本的便是要平衡各大世家的利益,如此才能获得各家支持。只是……”

    黄琬迟疑一下,继续道:“只是陛下推行新税制之后,臣作为陛下近臣,自然知晓此策对于江山社稷之重要,但是在野世家只重自家之利,他们多数会将新税制看作是打压制裁世家的新政,不自觉地就会反对,再加上被别有用心之人煽风点火,恐怕要真正取得各家支持、平衡各家利益,尚需一些周折。”

    “哈哈哈哈……”刘明听后放声大笑,道,“朕乃天下之君,自然是要以天下为重,世家影响力再强,也不过是一域之家,如何能与江山社稷相比?朕就是要趁着兵威南下,将不听话的世家用铁血手段强行拔起,比如南阳的桓家,支持孙坚反叛不说,还死不悔改,当诛!”

    “当然,凡事皆有阴阳两面。”刘明继续道,“一味打压非长久之计,诚如爱卿所言,世家影响自然不容小视,当然朕也懒得去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只需给他们点舔头就够了。

    “朕已有了打算,即刻就下达兴商令,放开对于商贸的种种限制和歧视,降低商税,如此一来世家率先得利,便不会再计较田租上那三瓜两枣。”

    刘明说完便提笔写了一道旨意,即兴商令,派人送往雒阳交给大司宗卢植,由大司宗与大司徒联合行文,颁布天下,从此解开商禁。

    对于税收,基本与朝廷对田桑的态度一致,也是分成两部分,两成归州牧支配,两成收归朝廷国库。

    对于种田则是两成作为田租给地主豪绅,两成作为田税归官府,这两成也是一半归朝廷中枢、一半归州府。

    “陛下圣明。”黄琬将刘明的一系列操作看在眼里,心中不由得暗自钦佩,思路明确、行事果决,心系天下,果然是中兴之君无疑。

    “只是荆州各大世家相较起来比较急迫,需要最先看到兴商令的好处,臣建议可在南阳率先推开,让世家子弟从中尝到甜头,这样陛下率天军南下之时,便少了很多阻力。”黄琬建议道。

    “善。蒯良回来后朕便命他去做此事。”刘明笑道,黄琬看问题还是很准的,“爱卿觉得除了兴商令让他们看到利益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作为辅助吗?”

    “其实手段是有很多的。”黄琬道,“比如征召世家子弟在官府任职,朝中显贵与世家联姻,当然最直接的就是他们家族的女子进宫侍奉陛下,如此便更加让他们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