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113章 有了张杨的下落(1 / 2)

第113章  有了张杨的下落

    张汪靠绿帽子稳住了自己的官帽子,刘明没有追究他的失城之罪。

    如果在和平年代,张汪还算是个好官,没有大贪,还知道施粥救济百姓。

    张汪高高兴兴退下之后,徐晃被带了进来。

    徐晃倒是没有表现自己的铁骨铮铮,而是扑通一下跪倒在地。

    这倒是有点出乎刘明的意料,历史上的名将被俘不都是宁死不跪的吗?怎么还没等自己开口他就先跪下了?

    转念一想,也对,自己是皇帝,不同于三国演义中任何一路诸侯。

    刘明沉声道:“徐公明,你是在请降吗?”

    “草民自知谋逆造反之罪,绝不可恕,故而不敢请降。”徐晃扬头道,“临死之前,恳请陛下善待白波军俘虏,他们皆是陛下子民,只不过天灾人祸,实在是吃不饱、穿不暖,活不下去了,这才被逼造反劫掠。”

    “公明糊涂啊。”刘明笑道,起身亲自为徐晃解除绑绳,道,“朕能善待其他俘虏,又怎么会杀你?

    “朕已传下旨意,只要愿意归降朝廷,一概赦免,老幼伤残者还发给他们钱粮,准他们回乡。愿意追随朕平乱者,自然与朕之军卒一视同仁,决不歧视。”

    徐晃见皇帝亲自为自己解绑,而且答应自己善待俘虏,心中感动莫名,又想起张辽与其说的话,陛下真心想要招揽自己,当时便以头触地而拜,道:“罪将愿当牛做马,以报陛下之恩。”

    刘明知道徐晃本来就不愿委身于贼,心中还是愿意报效朝廷的。

    从前世掌握的资料中他知道,献帝东逃之时,杨奉正是在徐晃的劝说之下,主动率兵迎接献帝,抵挡李傕,才使自己的地位一飞冲天。

    说到底,徐晃的骨子里边就不是个喜欢叛逆之人。

    因而,也没费什么周折,绑绳一松,徐晃便顺理成章地归降了。

    “平皋城中白波军虽然大部归降,但还有少部对官军深有误解,不愿归降,还请公明前往规劝。”刘明道,“朕封你为司马,在白波降卒之中择其精锐单独组建一军,加以训练,朕期待公明给朕练出来的精兵。”

    徐晃一听大喜,不但封官,而且能让自己仍旧统领降卒,可见陛下对自己是绝对信任,当即表态,“多谢陛下隆恩,末将愿以死报效。”

    其实,据刘明了解,徐晃虽然武力不错,但是前期,其统兵能力也好、军略智谋也罢,都是一般般。

    后期经过长久的行伍生涯,这才逐渐成熟起来。

    从其现在统帅的白波军战斗力以及排兵布阵就能看出来,但是现在,要想让白波军归心,也只能让徐晃去收复人心了。

    而且厚待徐晃,对其他白波军将领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示范。

    徐晃说干就干,当即便去劝说那些硬骨头去了。

    吕布撇了撇嘴,对皇帝厚待这个手下败将不以为然,道:“陛下,末将请令,愿率一哨人马,解怀县之围!”

    怀县是河内的郡治,此刻正被白波军李乐围攻,形势危急。

    “好!”刘明赞道,属下用命争先立功,当老板的自然高兴,“不知奉先需要多少人马?”

    “一千骑兵足矣!”吕布豪气满怀地说道。

    吕布配骑兵,那将是一种恐怖的生力军。

    “朕将北军越骑营交给奉先率领,不可轻敌,一路小心。”刘明拿起一支令箭说道,“朱公伟乃是河内太守,这次随奉先一同前往怀县,若是危急解除,公伟便在怀县统筹做好安抚民生、稳定地方、筹措粮草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