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帝国时代(2 / 2)

换成平时,看到大孙子这么争气,朱元璋肯定很高兴,现在则是深深的无奈。

他知道,大孙子已经接受这个策略了。

就算自己不搞,将来他掌权了也一定会去做。

他却没有怪罪陈景恪什么,这本来就是约定好的。

陈景恪提出建议,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选择执不执行。

如果三人都听不懂,他不许强行游说。

现在朱雄英听懂了,并愿意去做,就不算是强行游说。

更何况……

这不正是咱希望看到的吗。

要开创前所未有的时代,必然需要一个前所未有的君王。

将乖孙教给陈景恪培养,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吗。

现在不过是当年种下的种子,开花结果了而已。

朱元璋心中这样想着,紧绷的情绪放松了不少。

不过,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放任他们乱搞。

这个体系一看就知道,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咱要从现在开始,就为乖孙打基础。

等将来他自己掌权要搞的时候,起点会更高。

还有一层原因,朱元璋想亲自看看这个计划到底如何。

能行得通他死了也能安心闭眼。

要是行不通,或者中间有什么差池,他也有自信能兜底。

总之一句话,为大孙子打好基础。

“好,你的计划咱暂时同意了。”

陈景恪欣喜的道:“陛下英明。”

朱雄英也高兴的道:“皇爷爷英明。”

朱元璋脸上浮出一抹笑意,说道:“别拍咱的马屁,帝国体系太过于宏大,具体如何实施你可有计划?”

陈景恪点点头,正色道:“有,不论多么宏大的计划,都要从小处做起。”

“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宗藩体系打造好,彻底掌控整个南洋。”

“具体措施,就是方才我说的那些。”

“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钱币、统一的语言等等,这是为了打造宗藩体系。”

“商业方面,先在淡马锡打造一座中心贸易之城。”

“以此为中心,搭建南洋贸易联盟,强化大明与藩属国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摸索出一套适用的贸易规则,作为未来世界贸易联盟的框架。”

“做到这一步,大明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利用宗藩体系的力量向外扩张,打造世界性的贸易联盟。”

有清晰的计划,朱元璋心情放松了不少,说道:

“第一步好办,就算没有后续的商业联盟计划,对大明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但那个许柴佬真的能承担得起这个重任吗?”

陈景恪没有给出肯定答复,而是说道:“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见过比他更合适的人了。”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懂了,咱会派人去将淡马锡拿到手中,和楚国一同打造。”

“这需要大概半年的时间。”

“在这期间咱会给你派一些人手,你将他们和许柴佬一起调教。”

“半年后,让他们一同前往南洋。”

陈景恪道:“是,我一定将他们教好。”

他也准备从算学班和计官体系里挑选一些人加以培养,然后放到南洋去锻炼,希望能培养出一批新式官员。

朱元璋想了想,又说道:“不要将整体计划告诉他们,只需要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为了强化宗藩关系就好。”

陈景恪自然明白保密的重要性,说道:

“是,在南洋打造完成之前,我不会让他们知道朝廷的真实目的的。”

这时朱雄英插话道:“需要改变的不只是南洋,大明才是核心,我们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朱元璋了然的道:“咱这就给你爹去信,让他尽快回应天,具体该如何做,伱们和他商量吧。”

朱雄英虽然很有才华,也跟着陈景恪学到了真本领,可还是太年轻了。

遇到大事,朱元璋更信任的还是朱标。

朱雄英想要获得足够的信任,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证明自己不是纸上谈兵。

会议结束,朱元璋立即下旨,召太子朱标火速返回应天。

陈景恪也没有闲着,带领朱雄英一起,开始制定第一步的计划。

正如前面所说,再宏大的计划都要从细微处做起。

陈景恪先着手敲定的就是度量衡。

他直接照搬了几何研究院私底下采用的标准。

长度单位全部改成十进制和百进制。

重量单位,十六两一斤改成十两一斤。

十六两一斤的标准历史悠久,最早北斗七星加南斗六星共十三星,所以一斤为十三两。

秦朝一统,又加了福禄寿三星,变成十六两一斤。

缺斤少两就是缺自己的福禄寿。

寓意很深,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奸商该缺斤少两照样缺斤少两。

一斤十六两,反而不利于计算。

陈景恪对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重量单位是为了方便使用。

给它弄再多寓意,都不如简单便捷有意义。

朱元璋虽然觉得多此一举,但也知道十进制的优势,最终还是同意了。

接下来,陈景恪又找来工匠,用黄金打造了一整套度量衡工具,作为标准。

为什么用黄金?

倒不是为了搞什么噱头,而是他能找到的,常温下最稳定的材料,就只有黄金了。

以后所有的度量衡,都要以这一套为标准进行仿制,减少误差。

之后又根据这一套度量衡,仿造了数百套。

各个藩属国、各个布政司、州郡衙门,全都发放一套进行推广。

关于统一的语言文字……文字好办,语言确实有点困难。

没办法,只能先从文字着手。

语言可以带翻译,没翻译了还能通过文字交流。

这些其实都还好,真正难弄的是淡马锡该如何打造。

这玩意儿陈景恪也是真的不懂,只能根据前世的见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一点点琢磨。

就在他头疼的时候,朱标回京。

并且还带回一个好消息,洛阳城主体已经修建完成。

最多半年就可以全面竣工,明年就可以迁都了。

放在平时,朱元璋肯定很高兴,但这会儿他的心思全在帝国体系上,只是淡淡的说了句知道了。

然后就让陈景恪将计划,详细的告知了朱标。

得知了全盘计划,朱标有多震惊可想而知。

而他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很快就搞懂了这个计划的内核。

正因为了解,反而更加的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