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2 / 2)

之前他还怕雇工法成为一张废纸,现在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了。

——

黄昏时分,处理完公务的朱元璋,背负双手来到坤宁宫。

正在用膳的马皇后打趣道:“呦,今天晚上好像不该在我这留宿吧,不怕你的美人生气?”

嘴上虽然这么说,手上却指挥侍者将备用的餐具取过来。

朱元璋没有接话,而是挥手让侍者全部退出去。

马皇后立即就知道有大事,也放下了手中的碗筷。

等下人都出去之后,说道:“今日你们四个在乾清宫待了大半天,可是景恪又整出什么幺蛾子了?”

朱元璋点点头,从袖子里抽出一卷纸:“你看看就知道了。”

马皇后接过,只觉入手沉甸甸的,少说也有二三十张纸。

心下不禁有些惊讶,陈景恪虽然经常讲课,但很少一次性讲这么多内容。

就连帝国计划,都没有这一半多。

今天到底讲了什么,竟然有如此多的内容?

这样想着,她展开手中的纸卷低头看去。

字迹很熟悉,正是大孙子朱雄英的。

不过她没管这些,直接开始阅读起上面的文字。

朱元璋则拿起筷子,老实不客气的吃了起来。

他可是故意卡着饭点过来的,就是为了混口饭吃。

别处也有饭,可谁让他不稀罕呢。

就好这一口。

马皇后越看越是震惊。

中央集权?人权?放宽人口限制,允许百姓流动?

陈景恪的思维果然与常人不同啊。

但随即她又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从他提出帝国计划的时候我就在想,工商业发展需要大量人口,他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属于图穷匕见了。”

朱元璋将嘴里的食物咽下去,说道:“只是他的督亢地图有点长,咱都被绕进去了。”

马皇后丝毫不觉得意外:“他从不打没把握的仗,既然出手,就说明有把握说服伱。”

“不过他竟然从这个角度来说服你,着实出乎我的意料。”

朱元璋说道:“也算言之有物吧……其实咱并不是被他这套逻辑给说服的,而是相信他这个人。”

马皇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说道:

“他的理想总结起来就两个,其一让华夏文明更加强盛,其二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

“之前的种种政策,也都是围绕这两个目标来的。”

“而且他也从未遮掩过自己的想法……”

“不出意料的话,帝国计划应该就是他的最终目的。”

“为了这个目的,他用五年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给他一些特殊的信任,也是应该的。”

朱元璋点点头,突然叹道:“让我感触更深的,是他不忘初心。”

“多少人贫困时发下大宏愿,将来飞黄腾达了要如何如何。”

“可真等到那一天,转头就将昔日的誓言全部忘记了,包括咱也不例外。”

“当上皇帝之后,咱满脑子就只有一个念头,维护大明的江山社稷。”

“苍生黎民不过是咱朱家的奴仆罢了,有他们口吃的就足够了。”

“已经完全忘了,当年咱家是如何的艰难。”

“更忘记了当年咱最困难的时候,是如何向上天祈祷的。”

“可今天陈景恪却给咱好好的上了一课,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马皇后先是点头,然后又有些不解的道:

“这也是我最奇怪的地方,他家世代行医,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不算贫穷。”

“他更是出生在大明立国之后,从小生活在最富庶的应天城。”

“本不应该如此了解民间疾苦,为何会有如此悲天悯人的性格?”

朱元璋说道:“他身上的谜团太多了,摸不清楚。”

“咱只要知道他能为大明所用,就足够了。”

马皇后肯定的道:“他这个人太纯粹了,换个人有如此能力,换成我都不会放心用他。”

“可偏偏他就是让人怀疑不起来。”

朱元璋说道:“我对他放心,是因为他太善良了,这种性格成不了大事。”

马皇后点点头。

能当开国帝后,两口子可没有一个是善茬,对这一点了解比任何人都深。

陈景恪的性格,放在乱世活不过三天。

这也是他们放心用他的其中一个原因。

眼见话题就要跑偏,朱元璋又出手给拽了回来:

“放宽人口限制,咱心里始终有些不放心,你给咱分析分析是否可行。”

马皇后没有回答,而是起身来到床头,将枕头拿开露出一块木板。

将木板推开,下面又是一块木板,只是这块木板上赫然有着一个锁孔。

从身上取下钥匙打开,下面是一个一尺见方的空间,里面装着一口小箱子。

将箱子取出来打开,里面全是相似的纸张,有半箱之多。

朱元璋探头看了看,说道:“都这么多了吗?什么时候咱们将这些整理成册,传给后世子孙。”

马皇后将手中的这一卷纸放进去:“现在哪有空整理这个啊,等你退位再说吧。”

“况且景恪的很多思想,还需要时间来验证真假,急不得。”

朱元璋颔首道:“这些年咱有空就琢磨他的话,获益良多啊。”

“不过有些内容确实很危险,咱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进行改动。”

马皇后将箱子锁起来,说道:“你改不改有什么用,别忘了你的好孙子,最终决定权在他那里。”

朱元璋苦笑道:“还真是,罢了罢了,咱就不操那份心了。”

“就按照他原本的意思整理一下,然后传给乖孙吧。”

“要不要改,怎么改,随他去吧。”

马皇后将箱子藏好,笑道:“这么想就对了。”

“不过咱们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可以将自己毕生所学写成书传下去。”

“后世子孙愿意相信哪个就相信哪个。”

朱元璋连连点头道:“这个想法正合咱的意,等咱退位了,就好好写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