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2 / 2)

陈景恪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毕竟北元不会按照他的剧本来走,只能他去适应局势变化。

接下来几人就一起商议,如何应对北元的变化。

很快就拿出了一套策略:北部边疆加强防守,头一年以防守反击为主。

这么做是给军队喘息的机会,也是筹备军需粮草的时间。

同时,还能观察北元的局势发展,等一年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打还是继续防守。

“堡垒网计划也可以实施了,前两年水泥大部分都被用来修筑洛阳城。”

“现在洛阳城修筑好,产出的水泥大部分都可以支援北部边疆。”

“先将堡垒突出五十里,不要屯田,就当成前哨站使用,各部轮流前去驻守值勤。”

“如果北元来攻打,就据城而守,并点燃狼烟通知后方支援。”

徐达也很支持这一计划:“北元若来犯,就必须先打下这些堡垒。”

“到时候让他们好好尝尝,这水泥堡垒的硬度。”

“等到堡垒网修筑好,就可以将战线推进到草原深处,挤压北元的生存空间。”

越过堡垒直接去攻打边防,很容易被堡垒中的军队抄后路。

这也是古代行军打仗,逢城必攻的原因。

计划商量好,大家各自散去。

下午下了差,陈景恪再次和徐达一起往家走。

到了家门口的时候,徐达邀请陈景恪去自家坐坐。

陈景恪此时也已经知道他的目的,自然不会拒绝。

果不其然,徐达开门见山就询问起接下来大明的政策走向。

陈景恪也没有隐瞒,但也没有细说,只是告诉他以休养生息为主。

至于原因,这里就不再赘述。

徐达对此自然也是支持的,说道:“自元末至今数十年,天下从未真正太平过。”

“大明看起来强盛,百姓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这一点从人口增长就能看得出来。”

历朝历代的大一统王朝,建国前二十年基本都会迎来人口爆发式增长。

但大明立国二十年,人口增长却并不多。

这里面很大的原因,就是连年征战导致民间始终未能恢复元气。

百姓日子过的不好,自然也就养不活那么多的孩子。

弃婴、溺婴的情况,普遍存在于各地。

并不是说明朝统治者有什么问题,形势逼迫的大明不得不战。

可客观事实就是,百姓并未得到喘息的机会。

这一世,在陈景恪的影响下,大明内部进行了革新。

采取了很多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

可百姓需要的不只是政策,更需要长期的和平稳定。

只有长期的和平,他们才能重新投入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

以前大明必须要打,只有打疼了敌人,才能获得和平。

现在北元被重创,已经失去翻盘的机会。

四夷也基本被平定,是时候休养生息了。

套用一句前世网络上用烂了的梗:

大明应该停下来,等一等他的百姓了。

这一点其实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他们不敢说。

当然,他们说了老朱也大概率不会听。

这个世界,能够改变朱元璋主意的人确实不多。

所幸,陈景恪就是其中之一。

“景恪能看出这一点,并及时调整政策,实在让我佩服。”

“有你在,也让我对大明的未来更加的放心了。”

这是徐达最后说的话。

陈景恪心中却没有丝毫开心,只有沉甸甸的。

以前他可以借鉴历史上成熟的经验,但随着新世界时间线的发展,可以借鉴的东西越来越少。

而他也将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情况,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

但真正治理国家不是玩游戏,游戏可以重来,现实没有反悔的机会。

一个政策的失误,可能就需要无数人命去填坑。

他还无法做到,将人命视为数字。

这一次他对北元的推测,其实已经算是失误了。

只考虑到了天元帝活着,会造成北元分裂的局面。

却没有考虑到他直接被杀的后果。

为什么他会忽略这个结果?因为在中原文化里,弑君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说白了,他也无法跳出自己的认知去思考问题。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下意识的以己推人。

还好,这个失误不算大。

朝廷及时获取了北元情报,做出了战略调整,没有造成什么后果。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次教训。

以后考虑事情必须要全面,不能太过于想当然。

未虑胜先虑败,这话不只适用于军事,也同样适用于治理国家。

一条政策,要考虑它成功后带来的好处。

但也要考虑到它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将危害降到最低。

时间过的很快,没多久蓝玉大军凯旋归来。

陈景恪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一路上蓝玉都非常的守规矩。

看来子嗣确实将他给拴住了,这对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

凯旋大军回来的那一天,整个洛阳城为之一空,无数百姓齐聚港口迎接。

毕竟北元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刀,现在大明击破北元王廷,代表的东西实在太多。

百姓的期望很简单,打败敌寇就可以好好过日子了。

当蓝玉等人出现的时候,现场响起了震天的呐喊:

“大明万胜。”

在场所有人无不为之振奋。

蓝玉激动的脸色涨红。

凯旋仪式他参加过,但那时候主角是别人,他只是陪衬。

而这一次,他才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朱雄英自然也要来迎接自己的舅公,看着意气风发的蓝玉,他忽然开口说道:

“景恪,谢谢你。”

周围太过于吵闹,陈景恪并没有听清他在说什么,疑惑的问道:

“你说什么?”

朱雄英笑道:“没什么,就是想说,好男儿当如是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