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2 / 2)

……

如此一条条新政策颁布,百官更加确信,皇帝谋划已久。

而更加合理的政策,也让他们对新钞多了几分认可。

——

宝钞新政的消息一出,应天城沸腾了。

不得不说的是,应天才是民间留存宝钞最多的地方,也是重灾区。

听说可以从对应的官仓,直接购买物资。

百姓们一开始还不信,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可当皇榜贴出,确定此事为真之后,百姓们兴奋了。

纷纷高呼陛下万岁。

然后开始打听,那能兑换物资的仓库在哪里。

只是还没等百姓们打听到仓库的地址,发现大街上多了很多摊位:

原价收购宝钞,有多少要多少。

百姓们很是不解,为什么要原价收?

直到有人告诉他们,收购宝钞的都是盐商,他们可以直接用宝钞换盐引。

百姓这才恍然大悟,然后也不去仓库了,就地将宝钞卖给了盐商。

方便不说,还不用和官府打交道。

百姓从来都不愿意和官府打交道的,谁知道官仓给兑换的物资,是不是残次品,会不会缺斤少两。

还是卖给盐商,换成铜钱更安心。

但不管怎么说,宝钞的价格一夜之间和面额等齐了。

但也有一部分人肠子都悔青了,就是之前以高出市价一成的价格,出售宝钞的人。

里外里赔了好多啊。

之前囤积宝钞的人,则喜笑颜开。

赚了,大赚大赚啊。

只是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很快就有锦衣卫登门,恶意打压宝钞价格,流放抄家。

看着街对面被枷锁扣走的富商一家,想着他们家前几日的意气风发,冯氏叹息道:

“做人不能太贪啊。”

“呸。”陈远啐了一口,说道:“奸商,活该。”

“这条街上谁不认识谁啊,邻里乡亲都坑,遭报应了吧。”

冯氏劝道:“他们已经如此了,嘴上留点德吧。”

陈远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道:

“这次你不怪我了吧?要是听你的,把宝钞卖出去,那才是亏大了。”

冯氏略有些尴尬,医馆每天都有钱财出入,手里握了不少宝钞。

她就想赶紧卖了,还能小赚一笔。

万一朝廷反悔了,就亏大了。

陈远不愿意,还说她虽然当了诰命,见识却丝毫不见长。

当今朝廷啥时候朝令夕改过,存着。

为此,冯氏还和他怄了好几天气。

现在证明自己是对的,陈远那叫一个得意。

不过都是老夫老妻了,冯氏转眼就将尴尬抛之脑后,喜笑颜开的道:

“还是当家的你沉得住气,这次咱们可要狠狠赚上一笔了。”

宝钞新政,像是插了翅膀一般,以应天城为中心,迅速向全国传播。

得到消息的百姓,无不喜笑颜开。

但有人的动作,比朝廷传递消息的速度还要快,那就是盐商。

很多地方,朝廷的消息还未到,盐商就已经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