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什么重要?(2 / 2)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某些事情很重要,只是我们将其想的太重要了。

因为古人也是理发剃须的,再扯孝道就是打自己的脸。

“可是面对这种赤裸裸的羞辱,也同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抗。”

儒生的反对?

胡惟庸案杀了几万人,赵瑁案又杀了几万。

新都到了。

徐允恭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

作为太孙伴读,陈景恪自然很乐于见到这一幕。

都是父祖辈改姓,然后世世代代为奴,才成为家生子。

就古代那种识字率,很多事情不提也罢。

徐允恭虽然没有办法全权代表徐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的态度。

当然,这也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本意。

徐允恭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波折,心中不禁为他感到庆幸,对方孝孺也多了几分好感。

很多奴仆为了讨好主人,也主动改姓。

更何况,徐允恭还是他好兄弟,更是双喜临门。

“尤其是和利益、生命比起来,更是无足轻重。”

之后一路来到洛阳,见到了一片规模庞大的工地。

“按照道理来说,如此奇耻大辱,将士们应该群情激愤。”

根子还在《孝敬》上,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陈景恪说道:“修成后比你想象的还要宏伟无数倍。”

他是认可朱标这个太子的。

大批的汉人,也将发型视为捍卫汉人尊严,反抗满清的象征。

但现在是开国之初,是传统最不重要的时候。

他更在乎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有勋贵,有官僚,有读书人,有大地主……就是没有几个普通人。

大一统王朝开国之初,往往是新传统形成的时期。

“将朱温和效仿他的人乱刀砍死,维护自己的尊严才对。”

只要不威胁皇权,又利国利民,他肯定会支持的。

“我知道你一向很大胆,但听说你要剃发的时候,还是感到很震惊。”

至于头发,在古代的地位确实被提的有点高。

“还好,方孝孺帮兜了底,否则恐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在官吏的引领下,很快就见到了朱标本人。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他来这里,与其说是监工,不如说是来休养生息的。

让效忠谁,他就效忠谁。

也是他同意方孝孺的计划,抢在迁都前,全力在河南推广短发的原因。

干脆就借着修新都的名义,让他到洛阳这里躲躲清净。

姓氏,按照礼法来说,应该用生命去捍卫的东西。

虽然有没有徐达的支持,朱标的地位都稳如泰山。

只需要抓个总,具体工作自有别的官吏负责。

而后继续前行,去往洛阳。

“现在,就由我们来告诉他们这一切。”

“最开始我也以为,发型很重要。”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说短发和脸上刺字,天下人更在乎哪个?”

现代人有时候也会下意识的,将古代想的很美好。

打着传统的幌子,对陈景恪来说根本就没用。

但将头发提高到民族特性高度,还是要等到明末清初。

陈景恪笑道:“凤阳皇城是按照三十万人的规模修建的,而且还未建成就停工了。”

“没有人站出来反抗,至少没有任何反抗的记载。”

想想也是,修宫殿哪需要他这个太子亲自负责。

自从知道朱标得了高血压,两口子就没少操心。

到达郑州地界的时候,能感觉到河面上往来的船只增多。

每天少了勾心斗角,耳朵根子也清净。

双方见过礼之后,朱标看着徐允恭的寸头,有些惊讶的道:

“没想到魏国公竟然决定亲自下场了,这可不符合他一贯的作风啊。”

这个道理,是陈景恪在推广剃发的过程中,想明白的。

“只是没想到,竟然如何宏伟。”

陈景恪没有下船,只是让人给方孝孺送了一封信。

亲眼见证一座新城的修筑,且还亲自参与的选址和设计,这种成就感实在难以为外人道也。

“以前没人剃发,只是没人告诉他们,长发的危害。”

可事实上,只是一个筹码足够,就可以随意更换的东西。

古代人饭都吃不饱,拿什么来重视礼节和荣辱?

还有一点,受教育开化之后,才能更清楚的明白很多道理。

实际上,它并没有那么重要。

但此时还是明初,头发只与传统、孝道有关,还没有被赋予那么多意义。

“所以,宋朝的军人脸上都是刺了字的。”

辫子又进一步被赋予了更高的含义。

以为古人更重视礼法,不像现代人礼乐崩坏。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古人比我们更加务实。

也因此,他对这座洛阳城,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而他的这种表现,在徐允恭看来,就是临大事而处惊不变,这是能成大事的性格。

陈景恪又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以为姓氏重要吗?”

前世大家总是情不自禁的陷入误区。

他肯定会认为那个人疯了。

显然在这里他过的很不错。

越是靠近洛阳,船只就越多。

生怕他太过劳累,导致病情加重。

他就将鼓动役夫剃发,却没有想好后续保护措施的事情,说了一遍。

“洛阳城可是按照百万人规模修建的,两者自然没有办法做比较。”

等到清朝末年,革命先辈将辫子视为落后、奴役、压迫的象征。

接下来的几天,他表现的很平静,没有一点焦虑的样子。

这里是伊洛河和黄河的交界处,只需修建一道水闸,就能控制船只通行。

恐怕只是大家以为的很重要。

回来是逆流而上,所以多走了两天才到达开封。

找到负责水面秩序的官吏,亮明身份之后,直接就通过了闸口。

“不但儒生反对剃发,就连百姓也会反对。”

徐允恭恭敬的道:“父亲认为短发势在必行,作为勋贵当起表率作用,于是命臣将头发剃短。”

朱标赞道:“魏国公忠贞为国,乃百官楷模啊。”

又说了几句场面话,他才看向陈景恪,说道:

“给我说说你的具体计划吧,我好决定如何配合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