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一次反攻(2 / 2)

家祖左宗棠 白社桑落 1609 字 3个月前

“第2阶段,海军需配合6军,对平壤地区进行登6作战和炮火支援,围攻平壤。”

南洋6军装备了大量的轻便的迫击炮,在机动作战中对日军有着优势,而联系朝鲜反抗势力则是为了保证我军不会再朝鲜境内迷路。

包括左念微在内的绝大部分南洋军官、士兵都从未进入过朝鲜,对于地形不够了解是个硬伤,光靠地图是没法解决的。

“接下来宣布各部作战计划,前锋由刘锦棠将军和我率领,以第1混成旅、江南右翼第1纵与直统马队为主,辅以两营炮队,率先入境作战。”

“本部由大帅亲自统领,诸军各从调令。”

随着作战会议的结束,楚军大营如同1只沉寂许久的猛兽,开始缓缓运动起来。

10月23号,第1混成旅临时加强团在虎山附近的渡口,乘坐1百多艘民船、渔船和舢板渡江。

而对面的日军则完全没有预料到南洋会发动袭击,但由于日军在6奥宗光出访北洋之后就开始修建防御工事,所以南岸的防线依然是比较牢固的。

因此,在战斗开始前,左念微就下令调金瓯、龙骧、飞霆、镇东、镇中等5艘装甲炮舰和蚊炮船驶进鸭绿江,与各支内河水师的十1艘长江炮舰1同为登6作战提供炮火支援,其上1共搭载了1门300mm舰炮、3门279mm舰炮、1门270mm舰炮和十9门75mm舰炮。

同时,6军的十6门120mm克虏伯榴弹炮也摆开架势,数十门大口径火炮开始朝日军防线倾泻火力。数十门大口径火炮对日本的防线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南洋的工兵部队也在后面准备好架设浮桥。

但前期的战斗依然让第1次上战场的南洋6军感到恐怖。

10月23号晚上7点,南洋6军的炮兵部队照例对南岸实行了1次炮击。

趁着夜色和火炮的掩护,先头部队在南岸岸边的石滩上建立了临时营地。

但很快,日军的观察哨就发现了登6的部队,暂驻于此的日军第5师团指挥官,野津道贯中将决定,派遣部队将这些人赶下水。

7时33分,日军派遣了两支步兵大队对南岸的先头部队发动攻击。

但1旁掩护的7艘长江炮舰上的观测手发现了日军的动向,并使用75mm舰炮进行炮击,先头部队也将携带的迫击炮架设起来。

而重机枪由于结构复杂精密,开战时仅有3门能够正常射击。

日军的步兵大队在来时仅携带了轻武器,没有机枪,只有几门70mm山炮能够给予日军1点心理安慰。

但野津道贯也没指望靠着火炮来杀伤敌军,而是准备依靠人海战术将南洋军推下水。

日军排成密集的阵型高喊着“板载”冲了过来,两3千人密密麻麻的就像是蚁群1般。这些部队悍不畏死,完全没有在意炮弹的轰击。

第1加强团的战士们依靠着少量的沙袋和石滩的地形对日军进行反击。

但到来的日军人数完全超过了第1加强团的人数,而南洋的重炮群刚刚完成了1次炮击,无法给予先头部队及时的炮火支援。

为了掩护先头部队,江甲6号舰队直接抵近河岸,下锚作为浮动炮台为先头部队提供炮火支援,舰上全部的火炮都在朝日军阵营中释放。

数十门大大小小的火炮和机枪在战场上无情的收割着敌军的生命,但由于河滩上并没有什么有效的防御工事,日军还是成功突进阵线,将南洋6军拖入了白刃战。

【作者题外话】:家里老人过大寿,这两天没什么时间,明天先请个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