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教育大业(1 / 2)

家祖左宗棠 白社桑落 1873 字 2个月前

远东这盘大棋不过刚刚开始,慎始敬终,1切皆须万般小心。

这项条约为东南巡阅府带来了1个好的开始,但也让1些人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华夏疆土辽阔,各地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历史影响不容小觑,各地执政的官员也是千差万别。

种种错综复杂的局势就隐藏在大清国表面的1片宁静之下。

毫不夸张的说,大清国内的情况就跟欧洲1样。

东南1家独大,6海皆强,独占6省之地,占天下税收6成有余,治下之民万万,又新败日本,国内威望正盛。

皇帝与北洋合流,余威尚在,下控直隶、中原3省、西南3省,与东南共享山东和东3省,朝廷明面上掌控着这4省,但实际上,这4个地方已经开始被东南渗透了,工具便是东南手中的4省筑路权。

而其他各地,如两广、湖广、甘陕、蒙古、西域新疆和藏区,则各有各的考量。

湖广总督张之洞对付朝廷自不必多说,老兵油子了。

而两广总督谭钟麟是个守旧派,也是个经世派,他提倡洋务,希望富国强兵,但又对维新变法冷眼旁观,对革命斗争酷烈镇压,这正是光绪皇帝将他放在这里的原因。

两广并不平静,在鸦片战争之前,这里就是反清大本营,大量的天地会成员聚集于此,时不时搞点动作,而随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这里又成为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发源地。

就在刚刚,《中日江宁和约》商定的结束阶段,广州就爆发了1场激烈的具有革命性质的城市暴动。

尽管这个时空,中国没有战败,但也正因为没有战败,这才让1些人看到了维新和革命的必要性,作为新式军队等东南6海军与北洋的军队完全不同,是真正的强军。

因此,兴中会这些组织依然出现了,并在孙先生的带领下开展革命运动,试图建立这样的强军和强国。

甚至,这些人还找上了东南,试图寻求合作,但被左念微委婉的拒绝了。

倒不是左念微看不起这些人,而是时候还未到。

左念微自己就组织了多个类似的组织,其中的主干是被称为“中华党”的现代政党,其成立时间为1894年,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新学校毕业的学生和留洋学生、技术工人、军队骨干、1部分政绩、人品均可的洋务和维新官员,具备组建政府和国家的基本条件。

还有1个关键的组织成立时间更早,名为“兴国青年会”,成立于1885年,其中主力是新式学堂的学生、夜校里的青年工人和开明的青年士子。

除此之外,左念微还创立了旅欧同学会、旅美同学会、南洋4海会等学社和组织来收拢爱国英才,充实自己力量。

纵然这样,各级官员的任用,依然是1件令左孝威和左念微头疼的事情。

这些新生力量依然过于弱小,旧官僚和传统士绅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核心影响力,许多顽固守旧的士绅,或是因为经济问题,或是因为政治问题,无法接受东南自治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选择出逃,甚至暴动。

对于这些人,左孝威秉持着1个态度,好走不送,呆在东南的就要好好服从改造,听话还能多活几年,不听话的就连根铲除,以警尤效。

其实,对于这些士绅和旧官吏,左念微依然保持着很大的容忍度,目前的东南依然是在鸡蛋上跳舞,所以只能在保证自己核心力量纯洁性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团结1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维持自己。

不过,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东南与清廷1样,都开始了维新运动。

清廷在康有为公车上书后,决定开始维新,开始制定宪法等。

但左念微很清楚,清廷的变法不过是裱糊而已。

整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改变的难度远高于编练1支军队,北洋新军练得容易,但真正的共和政府可不是北洋政府那块牌子。

这也是左念微为何没有在拥有绝对的军事力量后立即与清廷翻脸的原因,东南需要时间来培养自己的治国班底。

教育乃百年大计,要想培养自己的治国班底,那就必须要大力发展教育。

不同于日本,东南在战争赔款的分配上更侧重于教育和实业,价值1500万英镑的赔款,被分做3部分,其中有300万英镑被投入了教育事业。

巨大的投入这也说明了这是1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左孝威与左念微1同制订了《东南十5年教育计划》,拟订建设1套完整的可复制的现代教育体系。

在这些方面,东南不仅拥有着左念微的超前设想,也有着多年开办新式学堂的经验。

但仅仅依靠这些设想和经验就想实现全域普及近代教育、推广新文化,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所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新式教育同以科举应试为核心的传统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