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125章 为她而战(2 / 2)

    韩怡然忍不住笑她,说:“沈姐,我觉得你现在看起来特别像电视里的女大佬。”

    天天跟一帮部门领导混在一起,她还是主角,可不就是大佬才有的待遇么?

    沈佳音听了,也忍不住笑。“那你要不要跟大佬混?”

    “那必须的啊。而且,我不都已经是你的小弟了吗?老大,你不会是要对我始乱终弃吧?”韩怡然一秒种戏精上身。

    沈佳音掐了一下她肉嘟嘟的脸蛋:“你怎么就是我的小弟了?你明明是我的小妹!再说了,像你这样盘靓条顺的小妞,我怎么舍得始乱终弃呢?”

    说完,两个人都乐得哈哈大笑。

    学医苗子那边,郭焕然也已经挑选出了一批人,连人带资料一起送到了沈佳音的面前。

    几十个孩子,年龄不同,高矮不一,但清一色的都穿着校服,而且校服基本都洗得发白了。

    看资料,这些孩子大多是父母不幸去世了,跟年迈的老人相依为命;或者是父母一方身患重病,家里的收入都花在了医院里,以至于入不敷出的.所以说,能让一个家庭深陷贫困泥泞的,头一个原因就是疾病。

    国家有扶贫计划,还有九年义务教育,但长贫难济,这些家庭不至于填不饱肚子,可到底还是难。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孩子最小的也就是六七岁,但看他们的脸和手就知道,他们平常没少给家里干活。那一双双本该不谙世事的眼睛,已经有了苦难的印记.

    孩子们都知道今天是来争取一个机会的,所以一个个都绷着身体,很紧张地看着沈佳音,生怕被踢出局。

    那些年纪大的看起来更局促,毕竟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和羞耻心比别的阶段都要强烈。

    沈佳音见了莫名心酸,但习惯了控制情绪,面上并没有露出什么来,而是笑笑说:“这样,大家都坐下来,然后一个个上台做自我介绍,让我认识一下你们,好不好?”

    “好。”整齐划一的声音,小的孩子明显声音更响亮。

    “那行,你们现在找个位置坐下来。桌上的东西,你们可以随便吃,不要钱的。”

    沈佳音本来就长得好看,很容易讨孩子喜欢,再加上她说话幽默,不时穿插几句话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慢慢地,大家就不紧张了,也忍不住拿起桌上的零食吃了起来。

    一圈自我介绍下来,沈佳音大致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又让餐厅送了饭菜过来,留他们吃了午饭,然后就把人放回去了。

    有一个孩子大着胆子走过来,问沈佳音可不可以把那些零食带回去分给家人?

    那双黑多白少的大眼睛里满是希冀,别说是这么小的要求,只要是不太过分的,沈佳音都很难拒绝。“当然可以。没吃完的,你们都可以带走。”

    “哇——”没有把零食吃完的孩子们顿时欢天喜地。但他们很有规矩,只拿自己坐那个位置的零食,那些没有人坐的位置上的零食,他们都没有去拿。

    等人都散去以后,沈佳音发现医馆门外,还有个女孩子在那探头探脑,一副想要进来又不敢进来的样子。

    女孩子看起来有十五六岁了,人很瘦,显得她眼睛特别大。明显不合身的T恤穿在身上,更有种空荡荡的感觉。T恤布料本来就薄,因为洗得频繁,已经出现一个个小洞眼了,再多搓洗几次估计就要碎成片片了。

    沈佳音早就发现她,但她以为是刚才那群孩子中某个人的姐姐,在那等着弟弟或者妹妹呢。现在看来,显然是她误会了。

    “你好,请问你是来找韩医生的吗?”沈佳音一路走到她面前,对上那双略有些慌乱的眼睛。

    女孩子,也就是常春燕摇摇头,咽了一口唾沫,鼓起勇气说:“不是,我不是找韩医生,我想找你。”

    找她?那就是为了助学计划的事而来。

    难道这个孩子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被学校选进名单里,所以自己来争取?

    沈佳音微微一笑,温声建议道:“你要不要跟我上楼,坐下来慢慢说?”

    见她态度温和,常春燕总算放松了一些,跟在她身后上了楼。刚到楼上,常春燕就“啪”的一声跪了下去。

    沈佳音被她吓了一跳,连忙将人拽了起来。“孩子,你先站起来,咱们有话好好说。”

    “我听隔壁小船儿说,你们想培养一批学医的孩子。我去年初中毕业就没有再上学了,我现在不是学生,但我也想跟着你们学医,可以吗?”

    小船儿?

    沈佳音想起来,刚才自我介绍的孩子里面,有个叫常舟的。“你说的小船儿,是常舟吗?”

    “对,舟就是小船,所以我们都喊他小船儿。”

    沈佳音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今天来的孩子都做了自我介绍,那你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说着指了指上面的讲台。

    “好。”常春燕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上讲台。她一开始还是很紧张的,但是当她开口说出“我叫常春燕,今年16岁”之后,后面说话就很流畅了。

    常春燕家所在的村子叫胜利村,是东安镇最偏远的一个村,从村里到镇上足足有二十公里远。同时,它也是最穷的一个村。

    常春燕的妈妈在生她时伤了身子,自那以后身体就一直不太好。

    常春燕的爸爸在建筑工地干活。因为经济压力大,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更舍不得多休息一下。

    一天,他身体不适还硬撑着上工,不幸从高处摔下来。虽然捡回一条命,却从此瘫痪了。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一倒下,家里就断了收入来源。幸亏单位支付了全部医药费,还赔了一点钱,不然这个家庭就更难了。

    谁知屋漏偏偏逢雨,常春燕妈妈不久后又查出宫颈癌,熬了几年,到底还是没熬过来。

    爷爷已经去世了,奶奶年迈,又要下地干活,照顾爸爸的重担就落在常春燕身上。

    如果不是年龄太小找不到工作,常春燕早就辍学去打工了。她能坚持完初中,那都是因为老师们轮番上门来劝,还组织同学们给她捐钱。

    今年年初,奶奶也去世了。因为要照顾爸爸,常春燕只能放弃外出打工的计划,在镇上的餐馆打工,领着微薄的薪水。

    好在他们有低保,虽然钱不多,至少保证有饭可吃。

    “那你是单纯想来学医,还是想回到校园的同时学医?”

    “我只要能来这里上课就好。”常春燕不贪心。他们家支撑不了她的学杂费,何况她还得照顾爸爸。

    “我能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吗?你为什么想学医?”

    常春燕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沉默了好一会儿,似乎在思考,又似乎在回忆。(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