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羌氐归附(2 / 2)

…………

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马谡带着陇武义从开始了陇北征羌。

马谡对技术保密非常重视,马鞍马镫必须在上战场之前才能装上。在回城内之后,马谡立马就把东西全藏起来。

无论如何,这高桥马鞍和双马蹬,暂时还是不能让曹魏搞到。不然以曹魏的生产力和人口,发展重骑兵绝对比他们强。

科技带动的装备优势,必须要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这两三个月里马谡攻破了三个羌营,获羌族人口上万,皆会迁至地方屯田。

要说屯田和移民,这可是一个技术活。毕竟人在现实里可不仅仅是纸面的一个数字,想迁移人口难度是很大的。

比如当年的曹老板,搞拆迁搞了一辈子,结果把自家后方整的乌烟瘴气的。迁移的人口与本地居住人口矛盾巨大,上下的不满与怒气全都在你曹家身上。

这也导致曹魏的关东地界经常出现贼寇和叛军,时不时就冒出来搞你一下。

所以对移民屯田,马谡是相当用心的。

迁移出来的羌民单独列为一村,并且找当地士族豪强借田地以屯田。

好在马谡在陇右还算有点薄面,一开口当地豪族世家全都表示。

借什么借,将军一开口我们肯定得送啊!

这个态度让马谡非常高兴,还是他们友好啊。

在羌村布置方面,马谡也尽量让其与汉民距离不远不近,降低冲突的同时维持联系。甚至在汉民与羌民耕地之间,马谡还划分出一片耕地进行军屯。

只有这样,加上日积月累的通婚以及文化的传播,才能让羌汉逐步融合。

汉文化是有巨大的包容性的,但文化融合可不是简单事情。这方面一直都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彻底崩盘了。

比如西晋时期就有大量胡人入中原,与汉人通婚生活。但他们并没有融合,反而随着语言和文化的矛盾让地方越来越乱。

最终导致了那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浩劫。最激荡的时期,那冲突可真到了赤地千里的地步。

马谡可不想因为他的举动,让五胡乱华提前发生了。

不管为了什么,都不行!

所以在迁移出羌民之后,马谡就在安定郡住下来了。一待就是四个月时间,一直忙于陇右的屯田事务。

整个安定郡的百姓都能看到,这位神威将军天天往田垄上跑。时不时带着几个书吏丈量地界,划分田地。

直到这个时候,马谡才理解那一句“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含金量。

自己负责一郡万余人的屯田就够累了,感觉距离回家都近了一步。那诸葛丞相的工作强度,马谡实在是想都不敢想。

这么看来,丞相活到五十多都算长寿了……

这几个月,马谡就在突击羌营,迁其民,组织屯田几项工作里来回折腾。基本上陇右有异心的羌氐部落,皆望风而逃,哪怕顶着牛羊流产的风险也要逃离安定郡。

就在马谡刚忙完一屯之事,打算再带人上山抓……揽客的时候,突然接到了魏延的使者。并且直截了当的表示,魏延将军打算跟伱吃个饭聊一聊。

这让马谡有些惊讶,要知道魏延在蜀军里是出了名的眼高于顶。之前他马谡就和魏延不和,魏延总看他这个参军不顺眼。

今天这是太阳从西面出来了?魏延竟然出动请客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