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剃发令(2 / 2)

秀才的逆袭 任国成 1311 字 2022-10-21

    经过裁撤之后,各将属下兵力大幅减少,由二十多万降到了不足十万。可是还是裁掉老弱新兵之后,战斗力却更胜以前。

    裁兵之后,多铎把地位最高、潜在危险性最大的人如李本深、刘良佐部留在了南京附近,以便南京城中的八旗军能够随时监控这些人。

    而对李成栋、田雄这些地位稍次的悍将,则放心使用,将他们派往战事第一线。不过,这时的四镇降军们根本没有反清的能力。在南京和杭州驻扎的八旗军是清廷在江南进行统治的军事基础,有他们在,降军们绝不敢轻举妄动。

    而更重要的是,四镇降将们此时已不再是“藩镇”,失去了对地方行政权与财政权的控制,无法再像弘光时代那样私自聚敛甚至劫掠钱财,他们的部队所需的粮饷完全依赖于清朝当局的定量供应。同时,手中兵力有限的降将们也无法再像从前那样自行募兵,扩大势力。这样,降将们失去了跋扈的本钱,只得乖乖地听从清廷的调遣。

    完成了绿营兵裁撤降将任命部署之后,多铎开始第二件事,那就是颁布剃发令。

    其实早在南京被阿济格攻陷的捷报传到北京,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以为天下大定了,于六月初就悍然下令全国男性官民一律剃发。并传令南京,命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现在杭州攻陷,各地纷纷投降,多铎认为是颁布剃发令的时机了。在多铎看来,整个江南的士绅百姓都雌伏在八旗兵的淫威之下,正是颁布剃发令的最好时机。

    多尔衮和多铎们永远也意识不到,清兵伐明如此顺利不是因为他们太强大,而是对于绝大多数大明百姓来说,根本就没有家国概念。明也好,清也罢,不过是换个朝廷,换个缴纳税赋的对象而已。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相当一部分官绅地主生活居住在农村,他们同朝廷、官府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照章输赋服役,一辈子没有进过城的百姓多得很,中央朝廷的更迭对他们来说是天高皇帝远。只要不被朝廷、官府逼急了,就不会起来闹事,就是所谓的“承平之世”。

    一旦严令剃头,等若朝廷的威严直接加到自己脑袋上,其后果可想而知。身体发肤授之父母岂可轻易剃掉?数千年汉民的传承又岂是区区一纸剃发令轻易改变?剃了头发,岂不是由汉人变成了蛮夷?

    结果剃发令一出,不仅原先准备降清的人立刻改弦易辙,就连已经归附的州县百姓也纷纷揭竿而起,树帜反清。

    多铎没想到剃发令颁布的后果如此严重,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江南各地立刻爆发出了抗清的滚滚狂潮!

    ps:最近订阅明显下降,恳请各位书友能够多支持一二。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收藏本来就没多少,作者君本来就挣不到钱,所以还请大家都支持一下啦。一章也就一毛钱,一个月也就花几块钱,也不是很多,但是对我却无比的重要!(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