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全族的发展大计【6000字】(2 / 2)

重回1980年去享福 二蛇 3442 字 2个月前

其实不用多想,一个现成的计划就出现在邓世荣的脑海里。

之前他在为二外甥谋出路的时候,就想过一个赚钱上限比较高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跑运输。

而跑运输分为客运和货运,当时邓世荣认为客运竞争太过于激烈,不适合二外甥,所以放弃了这个比较赚钱的方案,最终让二外甥选择了相对来说风险没有那么大的货运。

现在,邓世荣觉得这个客运,简直就是为他们那耶邓氏量身打造的事业。

客运要是个人经营的话,面临的竞争确实是太过于激烈了,因为这个年代敢从事这一行的都是比较横蛮的人,基本都是登高一呼就能喊来一百几十人的那种牛人,老老实实的那种人根本没办法在这一行生存下去。

然而,个人再怎么牛,能牛得过超过三千人的族群?

以一个族群的力量去跑客运,哪个同行敢用强硬的手段去打压啊?

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案切实可行,邓世荣决定等今年西瓜收获了,在卖西瓜的时候趁机开个族会,把这事拿出来跟族人们商量一下,看看族人们愿不愿意搞,要是愿意的话就干,不愿意就算了。

想到这里,邓世荣觉得有必要提前布局了,比如安排一批族人去学开车,这种事情肯定是越早安排越好,因为开车容易学,但想要学会修车,就得花费不短的时间了。

当然,也没必要学到专业级的修车技术,只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其实就够了。

至于安排哪些族人去学开车,邓世荣思忖了片刻,就把目光看向了隔壁的横门口村。

在整个邦杰大队,目前要说哪条村最富,这个肯定是有争议的,没有哪条村能够力压其他村上位,但要说哪条村最穷的话,那就一点争议都没有,必然是横门口村。

横门口村到底穷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恐怕就略知一二了。

前世邦杰村(大队)通电之后,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邓世荣一家点的电,比整个横门口村全村加起来点的电都要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横门口村有多节省了。

能够节省到如此地步,便可想而知这村到底有多穷了。

邓世荣的爷爷辈,跟横门口的老祖是同胞兄弟,血脉关系其实还是比较亲近的,现在有这样的好事,适当照顾一下堂爷爷的子孙后代,也是应该的。

因此,想到这里,邓世荣便把烟筒一放,然后背着手朝横门口村走去。

……

横门口村算是邦杰大队中比较小的一条村,全村只有二十六户,一百多号人。

因为全村人比较少,所以横门口村的建筑跟其他村也有一些区别,他们村的所有房子都是相连的,呈现出一个“非”字形,中间是通行的道路,两边是几横是一排又一排的房子。

住在第一排的一户人家,户主名叫邓昌文,年轻的时候是村里有名的大力士,经常挑两百几斤的东西去其他公社卖,中途甚至都不用停下来歇,是非常牛逼的一个人物。

可惜有一次他挑东西到隔壁公社去卖,由于劳累过度,放下东西便倒头就睡,当时汗都来不及擦,就这样睡着了,所引发的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等人醒了之后就直接吐血了。

从那以后,邓昌文的身体就不行了。

如果当时有条件去大医院治疗一下,或许不会出什么事情,只是那个年代家里穷得叮当响,哪里有条件去大医院治疗啊,就在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拿了点药吃,就这样硬扛着。

结果自然是越扛越严重,硬撑了十多年,最终还是走了。

原本家境就不好,家里的顶梁柱又病了十多年,这个家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直到儿女都长大了,而且村里已经分田到户,才算是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不过,温饱问题是解决了,但儿女们的婚姻问题,就让昌文嫂感到头痛了。

邓昌文一共有六个儿女,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四个儿子分别叫邓斯龙、邓斯虎、邓斯豹、邓斯狼,名字真是一个比一个凶。

其中,大儿子邓斯龙今年已经28岁了,仍然是光棍一条,在全村的光棍榜中稳坐第一把交椅。

哪怕是后世,28岁以后父母都时不时的要催婚了,在这个年代28岁还不结婚,那父母真的不是一般的焦急了。

但是,急也没用,家里就两间房,昌文嫂跟两个女儿住一间,四个儿子住一间,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房子,要是老大结婚了,那另外三个儿子去哪住?

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想娶老婆简直就是在做梦。

原本昌文嫂都有点绝望了,直到去年那耶村的九公种西瓜赚了几千块钱的消息传开,她才重振信心,带着儿女们把家里的山岭给开垦出来,今年都种上了西瓜。

要是今年西瓜能够丰收的话,那家里就有钱盖房子,儿子也有机会娶媳妇了。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看到希望的昌文嫂,心情都好了很多。

……

“昌文嫂(这里的称呼跟辈分无关,在双旺本地如果遇到辈分不好称呼的时候,一般称年长的妇人为某某嫂,年轻的妇人就是某某妹),在缝衣服呢!”邓世荣过来的时候,看到昌文嫂正坐在门口缝衣服,便打招呼道。

昌文嫂抬头一看,连忙站起来打招呼道:“九公,你怎么来了?”

邓世荣笑道:“过来找你说点事,你家龙虎豹没在家啊?”

“他们都去果园了!”

昌文嫂拿起旁边的烟筒问道:“九公,烧烟无?”

邓世荣摆了摆手,说道:“不烧了,刚在家烧过来,我过来主要是想跟你说一声,让你家龙虎豹去学开车。”

昌文嫂惊讶道:“让我家龙虎豹去学车?”

邓世荣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对,学开车,等他们学会开车后,我准备安排他们去开班车。”

昌文嫂闻言瞪大了眼睛,激动道:“九公,我没听错吧?我家阿龙他们去学会开车了,就能去开班车?”

作为八大员中的驾驶员,是这个年代非常牛逼的职业,能去开班车可以说是很多农村人梦寐以求的。

如果这话是别人来跟她说,她肯定会呸他一脸,但这话是从九公嘴里说出来的,那可信度就非常高了,毕竟人家九公是什么身份啊,怎么可能特地跑来跟她开这种玩笑,这也是昌文嫂激动的原因。

邓世荣点头道:“不错,只要学会开车了,都可以安排去开班车,你问一下你家龙虎豹,看看有没有当驾驶员的兴趣,要是有的话下午就来我家说一声,我统一安排他们去县城学开车。”

昌文嫂激动得直接拍板道:“九公,这么好的事怎么可能没兴趣啊,我现在就可以替他们作主了。”

“那行,我把他们三个都算上,下午你让他们来一趟我家,我跟他们说一下学开车的事。”

“好的,谢谢九公。”

……

从昌文嫂家离开后,邓世荣又在横门口村连找了几户人家,他找的都是家里穷然后兄弟又多的人家。

虽说族里出面组建客运团队,遭遇危险的可能性要比个人跑客运低很多,但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他才会选兄弟多的家庭,这样就算倒霉出了事,也只是损失其中一个儿子,不至于会绝后。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驾驶员属实是吃香,基本上只要邓世荣一提,被他找上的人家都是第一时间就答应下来,而且无一例外都对他感恩戴德的。

邓世荣一共找了二十个人,既然是族里出面跑客运,那起步肯定不是一两辆班车。

根据他的想法,至少也得是十辆班车起步,等在这一行摸索清楚了,再继续添加车次,不说要统治全县的长途班车,至少也要占据半壁江山,这样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打工浪潮中,吃到最诱人的第一批客运红利。

下午。

邓世荣物色的二十个司机人选,全都过来他家报到。

在这二十个人中,年龄从20岁到35岁都有,有已经结婚有孩子的中年人,也有未婚的年轻人。

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胆子比较大,不怕事。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不能选那种老老实实胆小怕事的司机,一定要选这种胆大不怕事的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