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继续求追(2 / 2)

重回1980年去享福 二蛇 3488 字 1个月前

邓允珍也跟着笑道:“那等我看对眼了再说吧!”

……

上午九点五十分。

朱俊杰一家三口在张国安这个媒人的带领下再次来到了穗丰饭店。

看着眼前这座雄伟的建筑,一家三口的心情跟几天前是完全不一样的。

几天前,他们是来穗丰饭店吃饭的,是真真正正的食客,而这次他们是来参加相亲的,见的还是穗丰饭店老板的女儿,这心情自然是不一样。

进入饭店,互相打招呼的客套话略过不提。

朱俊杰与邓允珍,就在这种情况下见面了。

两人在打招呼的时候,互相对视了一眼,虽然没有电视剧中演的那样瞬间被对方吸引得魂不守舍,但双方都给对方留下了很不错的第一印象。

在朱俊杰的眼里,眼前这个姑娘是充满吸引力的。

只见她扎着两条麻花辫,上身穿着的确良衬衫,下身穿着一件碎花裙子,而的确良衬衫的下摆都塞进裙子里面,那束腰的裙子把她的腰肢勾勒得非常细,而掩盖在衬衫里面的两座大山又非常显眼,直接形成了一条非常迷人的曲线。

这身材,是真的很有吸引力。

相貌的话倒是谈不上漂亮,但也过得去。

再加上此时的邓允珍正处于女性的巅峰年纪,又有家庭背景的加成,整个人透露出来的那种神采与气质,让她原本不高的颜值也硬生生的拔高了两个档次。

总之,这一刻的朱俊杰,心动了。

而在邓允珍的眼中,朱俊杰也是个极有吸引力的男人。

他长得剑眉星目,一头短发让他看起来非常精神,穿着一身这个年代常见的绿军装,或许是他当了六年兵的缘故,别人穿起来平平凡凡的绿军装,在他的身上却拥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

总之,这第一印象,邓允珍是满意的,对方长得比较符合她的审美。

双方互相打过招呼后,便一起进入饭店其中一个包厢。

服务员第一时间把茶送上来。

邓允泰也在包厢里,他见了朱俊杰后,就一直在默默打量,越看越觉得对方眼熟,此时再也忍不住了,问道:“阿杰,你高中是不是在松山高中读的?”

朱俊杰点头道:“是在松山高中读的。”

邓允泰笑道:“难怪我看你有点面熟,我跟你同年,高中也是在松山高中读的,而且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应该比你高一届。”

朱俊杰闻言也有些意外,连忙仔细打量了一下邓允泰。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两人毕竟在同一所高中生活了一年,互相之间还是有点印象的,如果是平时见面就算觉得对方有一点点眼熟也很难认得出来,可知道两人是校友的情况下,再辨认就不一样了。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大哥应该是13班的吧?”

邓允泰笑着点头道:“不错,我就在13班,你我记得是在17班?”

朱俊杰也点头笑道:“是的,我就在17班。”

张国安见状不由得笑道:“这还真是巧了,不过你们都是松山公社的人,又是同年,还都读过高中,那在同一所高中读书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朱老太太也没想到他的小儿子跟女方大哥还是校友,她笑呵呵的说道:“早知道我就让小杰早一年读书,那他跟大哥可能就是同班同学了都不一定。”

邓世荣笑着接话道:“没准还真有这个可能。”

有了这层关系在,双方聊起来就放松多了。

长辈们聊聊解放前解放后的事,而邓允泰则和朱俊杰回忆一下高中时代的人和事,邓允珍全程不怎么说话,就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听长辈和大哥他们聊天。

聊了半个多小时,张国安这个兼职媒人才笑着提议道:“阿杰,阿珍,你们两个年轻人,可以出去逛逛街,或者一起看看电影什么的,不用在这里陪我们这些老家伙。”

朱俊杰枪林弹火都经历过了,在这方面自然也不会怂,便点了点头,站起来道:“阿珍,那咱们出去走走?”

看到父亲那鼓励的眼神,邓允珍便嗯了一声,也跟着站了起来。

于是,两人互相跟对方的长辈打过招呼,便一起走出了包厢,走出了饭店。

在经过收银台的时候,朱俊杰自然没有忘记跟张秀萍这个大嫂打招呼。

张秀萍回应了一声,然后趁朱俊杰没注意,还调皮的朝小姑子眨了眨眼睛,让原本就有些羞涩的邓允珍脸色变得更红了。

走出了饭店,朱俊杰看着站在他旁边亭亭玉立的姑娘,她害羞的模样真的太美了,他主动询问道:“阿珍,看电影也不适合说话,要不我们一起到南流江走走?”

邓允珍嗯了一声道:“都行。”

确定地点,两人便并肩朝南流江走去。

南流江是桂南沿海诸河中独流入海的最大河流,发源于北流县大容山莲花顶,向南流经玉林、博白、浦北、合浦等县(市),于合浦县党江公社入北部湾,全长287公里,集雨面积8635平方公里。

博白县的船运,主要是通过南流江来运行。

两人并肩走了一会,朱俊杰说道:“阿珍,我跟你说说我从小到大的经历吧!”

邓允珍“嗯”了一声。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跟几个哥姐的年龄差得有点大,我妈生我的第二年我大哥就结婚了,我大侄子只比我小两岁,他去年也结婚了,再过几个月我就要从满叔升级成满公了。”

朱俊杰一边和邓允珍并肩走着,一边说着自己的情况:“因为年龄跟哥姐他们差得比较大,所以我从小在家里就比较受宠,无论是吃的还是穿的都优先照顾我。

那个时候我也不懂事,整天调皮捣蛋的,没少给家人惹麻烦。

直到上了初中,才稍微懂事了一些,不过小时候养成的性格也不是那么容易改的,高中毕业后由于考不上大学,我就对参军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特别崇拜咱们先辈把鬼子打跑了,建立了现在的新中国。

那个时候,我大哥二哥早就分家出去单过,两个姐姐也早就嫁人了,只有我跟着父母一起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父母自然不愿意让我去参军,不过我当时满脑子都是军营,哪里听得进他们的劝告,执意要去当兵。

我妈最终拗不过我,只能同意了。

只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去参军的第二年,战争就爆发了,当时我被调去前线的时候,是既兴奋又担心,心情复杂得很。

战争是残酷的,战场上的危险真的一言难尽,我能活着回来确实是行了大运了。”

邓允珍听到这里,插话道:“你详细跟我说说你在战场上的经历呗,我喜欢听这个。”

“行,那我就跟你说说,当时……”

等两人走到南流江的时候,朱俊杰也把他在战场上的经历说得差不多了。

然后,朱俊杰就看向邓允珍,问道:“阿珍,你能跟我说说你从小到大的经历吗?”

邓允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从小到大的经历根本不值一提,不像你的经历那么精彩。”

朱俊杰笑道:“我也就是参军才有了这与众不同的经历,以前在家的时候,还不是一样,你就说说从小到大的生活呗!”

邓允珍看着南流江的江面,想起以前的日子,有些感慨的说道:“我小的时候,我爸是大队缸瓦窑的大缸师傅,我妈也勤劳能干,虽然兄弟姐妹多,但生活水平在村里还是可以的。

不过,后来我妈病逝了,我爸一个人扛起了这个家,既要管我们吃喝,还要供我们七兄妹读书,生活倒是难了好几年。

直到国家改革开放了,我爸跟人合伙把大队的缸瓦窑承包出来做,日子才慢慢的好起来了。”

朱俊杰佩服的说道:“叔叔真是厉害,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供你们七兄妹读书。”

邓允珍自豪的说道:“我爸在这方面,确实做得比村里所有人都好,其他人家要是生活条件也这么困难的话,基本都是供儿子读书,女儿想要读书是不可能的,但我爸对于我们七兄妹都是一视同仁,只要我们自己想读,他就一直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