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在婆家显圣(2 / 2)

重回1980年去享福 二蛇 4143 字 1个月前

    论做生意,别说是他们朱家了,就是整个松旺乡,恐怕都找不出做生意比邓允珍娘家厉害的。

    这些说来话长,其实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这一番合情合理的话,听得朱家人心中都是激荡不已。

    至于“没心没肺”的冬子,两只小手正抓着一只卤猪蹄啃得正香呢!

    ……

    邓允珍微笑道:“不用谢,你们几兄妹要是都想做的话,那就先商量好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去,比如说谁到县城去摆摊,谁在乡镇摆摊,都提前划分好,这样就不用兄妹之间抢生意了。”

    这脱契也挺讲究的,需要请这方面的先生过来主持,有些人脱契需要准备三牲(鸡、鱼、肉),有些人脱契需要四爪齐全(猪身上各个部位都要有),总之是挺麻烦的一件事情。

    所以,邓允珍闻言也没有多想,回答道:“大嫂,给侄子侄女们安排一份工作,对于我来说确实不难,但我其实不建议他们到县城工作,因为县城的工作工资都不高,一个月也就二三十块钱。

    邓允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大嫂,我先给你算笔账,这虾公籺的制作材料中,最贵的就是油了,然后是大米、红薯以及葱花,至于小虾河里多的是,自己花点时间去抓就行,还有那一点柴火就不说了。

    朱旺继续说道:“满婶,虾公籺的制作材料我们知道了,但这东西怎么做,我们见都没见过,也不懂啊!”

    “谢谢满婶!”

    小冬儿有些闷闷不乐的问道:“那大姑姑什么时候回来啊?”

    邓世荣伸手摸了摸孙女的小脑袋,笑着说道:“小冬儿,你大姑姑她已经嫁人喽,以后她要跟婆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不回我们家吃团圆饭了!”

    邓允珍微笑道:“这当然是真的,我们那耶邓氏在县城成立了一家客运公司,有几十辆大客车跑广东,对于广东那边的发展情况我们都是知道的,现在去广东打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因为那边给的工资确实够高。“

    今年的团圆饭,是邓允珍这个新媳妇掌厨做出来的,朱大嫂、朱二嫂以及那些小辈女性一起帮忙打下手,整出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而在双旺乡,认契却大不一样,除了认人为契爷以外,还有认神以及认物的。

    此时朱大嫂的眼睛如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不断的放射着光芒,她迫不及待的问道:“阿珍,你说的是什么生意啊?一个月真能赚到这么多钱?”

    “满叔,我们知道了!”

    松山乡,山心村。

    认神的就是认各路神仙,比如作者认的契就是华光大帝,而认物的也是千奇百怪,比如认石头、认树等等。

    这倒不是邓世荣着急,而是他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在1987年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全县一下子就掀起了集资建校的热潮,集资总额超过了千万,在县城以及各个乡镇建成了不少的教学楼与宿舍楼。

    吃契爷或契娘饭还有个讲究:是男孩须认契娘,是女孩则要找契爷。先找人物色好“命相”相属的成年男女,然后买礼物上门求米,如果同意的话,今后就有了契爷契娘契儿契女的名份,一生一世都必须经常走动。

    可没想到这个妯娌竟然给她带来了一个大消息,去广东那边的工厂打工,工资竟然这么高,真是让她心动不已,毕竟有机会赚一百多块钱一个月,谁愿意去做一个月二三十块钱的工作啊?

    然而,就在她心动的时候,这妯娌又说那边龙蛇混杂,安全没有保障,一下子就让她左右为难了。

    饭菜还是那么丰盛,在开吃的时候,小冬儿疑惑的问道:“爷爷,大姑姑她去哪里了,都吃团圆饭了,她怎么还不回来啊?”

    还有修路、建桥、修河坝等等,这些项目都要提上日程了。

    因此,现在别说是乡镇的圩市没有虾公籺卖,就连县城也同样没有虾公籺卖。

    说到这里,朱俊杰拉着她的手道:“走,咱吃饭去,等会菜都凉了!”

    正如邓允珍所说的,这东西的制作成本确实不高,而且卖的价格也不算贵。

    契爷在南方两广、港澳一带,是对干爹的一种称呼。

    认人为契的,这个跟其他地方也有一些区别,不过总体来说差不多。

    而起福也不是统一的,有些人在阿祖公厅起福,有些人在土地伯公那里起福,有些人在华光大帝那里起福,甚至还有些人在那些“大师”面前起福。

    油是可以重复用的,一锅油至少能够用上好几天。

    每年的年底,就是村民们还福的时候。

    邓允珍虽然觉得大嫂提出的要求有点突兀,但她刚嫁过来几天,对于朱大嫂的性格与为人并不了解,反正到目前为止,朱大嫂在她面前表现得还是挺热情的。

    “……”

    邓允珍把虾公籺的制作原料简单说了一下,然后才总结道:“制作虾公籺,除了那一口锅,也就油值钱一点,总投资有个几十块钱就绰绰有余了。”

    这话一出,朱家人都是心中一震,就连朱俊杰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所以,一个月赚个两三百块钱,确实是有希望的。”

    把菜全部做好,邓允珍正在洗手盆那里洗手的时候,朱俊杰屁颠屁颠的凑过来,一边帮忙解围裙,一边嘿嘿笑道:“老婆,今天辛苦了哈!”

    与其到县城工作,还不如到广东那边打工呢,那边随便进一家工厂一个月都能拿一百多块钱的工资。”

    朱大嫂听得满脸纠结,原本她只是想着让邓允珍这个妯娌帮忙把她的儿女安排到县城工作,哪怕只是在饭店当个服务员,那也是有工资拿的人,当然比在家耕田种地强。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伸出手到桌底下握着她的手。

    除了供契爷以外,还要还福。

    不过,由于不少去广东打工的人,对于收入都“藏着掖着”,没有公布出来,因此这个年代也不是谁都知道去广东打工的工资会有这么高。

    如果在乡镇的话,平时的生意可能不怎么好,但到圩日的时候,卖个一两千只应该也不难。

    邓允珍笑道:“你们不懂,我懂啊,你们先想清楚,要是愿意自己去做小生意的,那我就抽个时间把这虾公籺的制作方法教给你们,这东西做起来不复杂,基本看一遍就懂了。”

    甚至就是已经结婚了的,只要没有孩子的拖累,也都会去广东打工。

    “不管是在县城还是在乡镇摆摊其实都不用抢,县城的客流量是最高的,这个不用多说,但乡镇也有乡镇的优势。”

    “谢谢满婶!”

    一般来说,出去赶圩就没有不花钱的,就看花多花少的问题了。

    朱家人听得面面相觑,朱旺出声问道:“满婶,这虾公籺是什么东西啊?”

    自从分家之后,朱家在过年的时候,也都是各过各的,从来没有集合起来过年。

    虾公籺,在后世只要是博白人,就没有不知道的,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的圩市都有卖,这玩意可以说是很多80后和90后年少时吃得最多的一种小吃,是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永远无法抹去的珍贵记忆。

    邓允珍道:“现在广东那边每天都有不知道多少家新工厂成立,都是要招工的,只要有这个心,进厂应该不是难事,不过那边龙蛇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安全不一定有保障。”

    朱老太太、朱大嫂、朱二嫂她们的厨艺跟邓允珍比,那真的是差远了,朱家人确实是平生第一次吃到味道这么好的团圆饭。

    而集资建校,首要的目标自然是那耶小学,邓世荣打算把那耶小学这所村小建成全县硬件设施最好的小学之一。

    直接就朝刚嫁过来几天的小儿媳开口,这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认契爷或契娘,俗称入“契”。

    在后世,哪怕是处于最低层的农民工,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那一天赚个两三百块钱都不是难事,但在如今这个年代,一个月能赚两三百块钱,对于农村人来说就是真正的大生意了。

    每年年初,双旺乡的村民,都会起福,等到年底了再还福,周而复始。

    而大米、红薯以及葱花的这些东西也要不了多少。

    此时,见大儿媳提出的问题被小儿媳完美解决了,朱老太太心中松了口气,笑吟吟的说道:“阿珍,先别说了,快点吃饭吧,等会菜都凉了。”

    邓允珍应了一声,然后便继续享用起她亲手做的各种菜肴。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