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朝堂汹涌(1 / 2)

农部的孟尚书,“启禀皇上,不知这土豆和红薯有何特殊种植之法?”

  太子,“回孟尚书的话,并没有不同。本宫专门派庄子的农户专门种植,就如稻子一样,这种子自然也就是果实,只需要一颗下去,一个藤子上土豆就可以结七八个出来,而红薯则可以结十三四个出来。要说不同的话,只是这果实在地下。”

  孟尚书点点头,其他的大臣也都交头接耳的说着话。确实,若如太子和陛下所言,是土豆和红薯的产量有那么高,确实宋国的百姓就可以吃饱饭。

  这是好事呀,不过也有一些小人做派,觉得若是这粮种下发下去,是有盈利可图的。宋青临当然要避免这个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苏太傅出场。

  庆远帝干咳一声,“这粮种还需找人下发下去,教导百姓种植。不过这种子实在是不多,就先在京城附近的几个城池找村庄下发下去吧!”

  苏云霄,“皇上,臣觉得这两种知识事关重大,需要安排好流程再下发下去。毕竟现在种子不多,需要百姓先种植下去之后,朝廷再回收,然后才能广泛下发其他的城池村落。

  因此,微臣觉得可以制定合同条约,有每个城池的知府下定制发朝廷统一安排,以每斤五文钱的价格收购土豆,每斤七文钱的价格收购红薯。

  百姓若是想种植,需要先在村里找村长,说好之后拿着护器和文器去县城的县令那里签订条约,之后才能领取粮种。

  之后签了合同之后,他们所种的土豆和红薯需要全部卖给朝廷,若是卖给其他商人收购的话,一旦发现则取消他中两种的资格,还需要负刑事责任。下发刑部大牢。

  同样收购红薯和土豆的其他商人,也需要依法按律下发大牢。这样就可以避免其他商人有利可图,也可防止他们往别国进购。土豆和红薯这两个粮食的种子。”

  下面的大臣都窃窃私语,“苏太傅说的对呀,这样就可以防止别国的细作,往他们国家运输。咱宋国的粮种。省的他们吃饱饭了,还要找我们打仗。”

  “就是就是,这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找到的,怎么能便宜他们?”

  “这是不是不太好呀?要是让百姓签订条约,是不是有很多百姓不会种呀?”

  “我觉得不会,那些百姓只要有朝廷收购,肯给他们钱,他们肯定会中的。”

  “就是就是,连饭都吃不饱了,有钱不拿,谁又不是傻子?”

  “我觉得.......”

  庆远帝看着底下的大臣窃窃私语,毫无大臣模样,不耐烦的说道。

  “行了行了,安静都别交头接耳。苏爱卿说的事情,众爱卿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