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碧血忠魂东都狼(1 / 2)

“所谓居庙堂之高,而不知江湖之远,这庙堂与江湖,本就是两个世界,既然此事为江湖草莽所为,那陛下何不让人以江湖之事来处理?如此一来,既可以寻回二书,又可以将此事的影响降到最低,还可以通过厮杀大大削减江湖中的武力,让社会少一些械斗凶杀案发生,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嗯!李相不愧是李相,此策果然精妙,只是朕一向不知江湖中事,故而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合适人选,李相既然敢提出此议,想来定是心里有合适的人选了吧?”李隆基点了点头,对于自己的得力助手,他觉得还是极为了解的。

    “哈哈,陛下日理万机,有些细小杂事忘记也属正常,其实陛下手中,一直掌管有这样一股力量,微臣觉得此刻,也该是他们替陛下分忧的时候了!”李林浦笑着说道。

    “嗯?爱卿指的是······”李隆基皱起眉头,一脸的疑惑。

    “陛下可否记得,东都洛阳外的芒砀山下,有一处存在叫做······天策府!”李林浦声音渐渐拉长,脸上浮现出了一抹神秘的笑容。

    “天策府?对啊!朕怎么把他们给忘记了!”李隆基恍然大悟,不停的点起头来。

    “嗯,天策府乃是太宗皇帝曾经最为依仗的精锐,早在太宗皇帝身为秦王的时候就随着他东征西讨,曾经立下无数功勋,后来建国后,他们由明转暗,成为了太宗皇帝监视江湖民间的一把利剑。”

    “此事交由他们来处理,乃是最为合适不过了,对李承恩而言,这也是他重新获得圣恩的机会,微臣以为,他们定会全心全力的来为陛下完成此事!”

    “李相所言极是,看来是时候召见一下这只·······东都之狼了,来人!传朕旨意······”

    李隆基点了点头,负在身后的大手瞬间挥了起来。

    ······

    几日后,长安前往洛阳的官道上,三匹烈马荡起无尽的烟尘急速奔驰着。

    “统领,此次面圣,陛下可有重新启用我天策府的想法?”

    最右边的一匹马上,一个一身面白如玉,英俊不凡的年轻将领大声喝道。

    天枪杨宁,天策府的副统领,虽然年仅三十二岁,但却是八千天策府兵的枪数总教头,与地枪秦颐岩,怒枪李暮秋共称为天策府“三枪”,是天策府仅次于“枪圣”李承恩的顶尖高手。

    “唉!想要重获圣恩,何其难啊!”最中间的一匹白马上,李承恩眉头紧锁,叹息着摇了摇头。

    当年推翻武氏集团的统治之后,唐中宗李显即位,然而没过多久,因为懦弱无能,刚刚回到李氏家族手中的皇权便被皇后韦氏极其女儿安乐公主把持,而李显也在不久之后被这二人合谋毒杀。

    为了重新夺回皇权,当时身为李显之弟李旦(也就是后来的唐睿宗)次子的李隆基,与其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著名的“唐隆政变”,一举瓦解了以韦后以及安乐公主为首的外戚集团,将皇权重新夺回了李氏之人的手中。

    而李隆基也因平乱有功,被其父唐睿宗李旦封为平王,后来又因其兄谦让之故而晋升为太子,掌管天下兵马。

    然而在唐隆政变之前,李隆基曾命人游说天策府,希望其能够助他一臂之力,但被当世的天策府统领拒绝了,理由是此乃李唐一脉的家事,天策府只听命于当今天子,负责对外征战和监察江湖,不能参与到内耗和政治更迭之中。

    因此之后,李隆基就对这支不听话的劲旅产生了记恨,并在登基之后扶植起了神策一脉,以此来打压天策府的气焰。

    后来,明教声势浩大,声动朝野,唐玄宗颁布破立令,宣布明教为非法组织,下令清剿,本来是想让神策军来负责此事,却没想到本身就是江湖一员的天策府竟然早就得到了密报,故而先于神策一步到达光明寺,成为了光明寺事变中的主角。

    虽然他们很是漂亮的完成了围剿任务,但对于其不遵号令擅自出动的行为,李隆基也是大为恼火,加上以前的种种恩怨,威名赫赫的“东都之狼”就这样成为了鸡肋,被李隆基晾在了一旁。

    这些年来,但凡有苦战激战的地方,天策府都会被派往最前方,担当起攻坚的重任,但是论功劳的时候,却没有他们分毫,而是全都被记在了神策军的头上。

    即使如此,忠心耿耿的他们也没有丝毫怨言,擦干了血迹,掩埋了战友的尸体,包扎好伤口,继续以手中的长枪监察天下武林,守护大唐边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