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勒索(1 / 2)

大明督师 奔叔 1233 字 2022-10-24

史可法的人头被送进京城的时候,没有大清人想象的对他恨之入骨,百姓们全部自发的披麻戴孝走上长街,为这死于国难的大明最高级别的督师巡抚举哀,一时间,京城缟素,满城皆哀,当初所有对史可法的谩骂与抨击,全部幻化成了赞叹与追思,这不是人死为大,而是因为他没有投降,他像一个英雄般壮烈殉国。

    中国的老百姓就是这样,可以恨一个人,但更容易原谅一个人,无论他做错了什么,只要他最终对得起这个国家,那么百姓就会原谅他所有的过错,记住他的丰功伟业。

    作为最高的荣耀,史可法的头颅进入午门走上朝堂,原则上,崇祯皇帝应该站在午门之上,迎接着全大明的英雄,但这一天,却让整个大明百姓失望了。皇帝没有站在城头上迎接这个悲情的英雄,虽然满京城百姓皆哀,但皇城里却没有一点动静。

    原先一直上窜下跳的监生,这时候,也已经集体失声,是内疚吗?是愧疚吧。

    史可法的追悼最终是在民间举行的,大名新闻报纸捐出了两万两白银,风风光光的,给这一个悲情英雄一个归宿。

    不是盖棺定论,而是对一种气节的尊重。

    五百个被要求赎买的名单丢在了内阁的桌案之上,当时孙承宗是勃然大怒,就这些龌龊的家伙,还有脸皮活在世上?就应该追随先督师于九天之上。

    话是这么说,但这五百个名单里,却有十个是当朝国公的嫡系子侄,当初可都是走了后门送进京营,准备上辽东捞取军功做政治资本的,谁承想却落到了敌人的手中。

    但不管怎么样,毕竟是自己嫡系子孙,能救一命绝不在话下,更何况在他们看来,大清要价并不高,两千石粮食一个人,在葫芦岛港购买,也不过就是区区1600两银子罢了,2千两银子对这些国公勋贵家来说,也不过就是九牛一毛,给了他们也就是了。

    结果孙承忠坚决不放这个口子,卢象升也坚决不同意,于是这些国公大佬们,就进宫求见老太妃,太妃们,最后这件事情还是放到了崇祯的桌子上,按照往常的习惯脾气,崇祯是绝对不会放这些混蛋回来的,既便是将它们弄回来,也会立刻开刀问斩,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因为现在崇祯还在懊恼与羞愧交加中呢。

    史可法壮烈殉国了,不但没给崇祯背成黑锅,反倒成为这大明的英雄,东林大佬是被自己处置了一批,但这次这个锅太大太黑,虽然处置了他们,但也没被他们全部背成,不但大明新闻连篇累牍的报道,要求继续追究这次巨大战败的责任,就连东林学报也含沙射影的不但指出,这场大败和东林是没有什么关系滴,东林是一心为国被冤枉滴,也就是说,这口大黑锅是需要更高级别的人来背滴。